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36875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开放促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 对外开放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措施。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新措施、新办法,努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放性。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增强。2003年,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量3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7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94%、304%、44%。农村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比重已占67%,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者占35%。围绕农业和农村的开放,我们

2、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确立了对外开放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涪陵地处长乌两江交汇处,是典型的深丘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比较落后。同时,农民的收入也较低,自身积累差。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仅靠自身努力十分艰难。新区成立后,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广泛开展了“农业大发展,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全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涪陵农业才有希望。为此,我们把对外开放纳入了农业发展的议事日程,确立了“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结构调整、以开放促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并从四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把对口支援和

3、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对口支援关系,积极引进浙江等地的企业、项目和资金;二是依托主城区,把涪陵建成面向重庆大市场的城郊型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三是跳出农业抓农业,用抓工业的思路和方法抓农业,培育并依托龙头企业来推进对外开放,带动基地建设;四是在领导方法上,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由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努力创造最优良的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思路符合实际,是确保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扭住开放,突出优势,推进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我们根据涪陵离重庆主城区较近,农业资源较丰富、交通条件便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的区情,提出了依托重庆,走向全国,把涪陵建设成为优质特色农

4、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打牢外向型农业的基础。(一)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有了新成效。我们紧紧扭住榨菜、蚕桑、苎麻、畜牧四篇大文章,集中力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2003年,全区青菜头面积达32万亩,产量56万吨;桑树总量1.38亿株,形成了年产茧20万担的能力,在全市位居第一;出栏生猪76.2万头,其中“洋三元”优质商品猪10余万头;建成优质苎麻原料基地2万亩。同时,水果、蔬菜、烤烟、水产等区域性骨干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区因此被评为全国“果蔬十强县(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是西部地区唯一获

5、这两项殊荣的区县。我们还通过实施种苗工程,使农产品优质率明显提高,实现了榨菜全部良种化,建成了重庆市黑山羊繁殖基地、优质良种鹅基地,已引进推广 “洋三元”等优质种猪1.5万头,预计3年内将完成生猪全面改良换代。(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新发展。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外开放,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商招商、以资引资,提高对外开放的实效性,使龙头企业的群体和实力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此,全区已有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9户,其中国家级1户、市级6户,列入市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劳动的龙头企业7户。他们在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带动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

6、03年,这19户重点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出口创汇2124万美元,上交税金9238万元,带动农户45万户、种植基地48万亩。(三)创牌农业计划有了新起色。近年来,我们狠抓了农业品牌工程。一是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完善了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创建了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成了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强绿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长期制约涪陵榨菜发展的防腐剂问题;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建成无公害榨菜基地15万亩。二是开发特色显、质量优、品位高、品牌响的产品。五年来,我区重点龙头企业获各类品牌、称号70余项。乌江榨菜、辣妹子榨菜、龙潭大米等先后注册为绿色

7、食品商标,涪陵榨菜集团被列入全国绿色加工线示范单位。龙潭大米被国家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米,众志粮油公司用绿色生物饲料养殖的肉猪被市检验检疫局评为“放心肉”,大木乡被市上命名为“无公害蔬菜基地”。涪陵“鹅冠”牌锦橙、脐橙,龙潭大米、辣妹子榨菜、桂楼腌腊制品等被全国农博会和重庆市评为名牌农产品。(四)创汇农业有了新突破。我区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瞄准广阔的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创汇型农业。2003年,全区出口贸易总额6475万美元,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就达2500多万美元,占38.6%,在重庆43个区县中独占鳌头。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金帝集团抓住移民迁建和企业“债转股”机遇,投资350

8、0余万元,新建2条1000万米的苎麻布染整生产线和5000锭的亚麻生产线,成为全国苎麻纺织行业排头兵,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三、立足实际,注重引导,把业主培植和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开放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把发展业主农业作为增强农业开放性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是注意发挥各种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的作用,鼓励他们做大做强,走股份合作道路,逐步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农业企业;二是努力扩大农村向城镇、农业向非农产业的开放,鼓励区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镇居民到农村去投资农业开发;三是鼓励各级农口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站所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参与农业开发。

9、目前,我区的业主农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已有从事农业开发的各类业主272户。其中参与种植业开发的143户,养殖业开发的81户,其它48户;乡镇基层站所参与农业业主开发的72户,涉及基层站所工作人员200余人。项目的争取和建设是展示我区农业对外开放成果的又一重要方面。我们按照“论证贮备一批、组织实施一批”的要求,认真搞好项目贮备,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积极争取中央和市上对涪陵农业的项目投入。去年,我区共争取扶贫、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有偿、无偿资金共3亿多元,启动了黄北生态农业开发走廊建设,加强了南沱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搞好了国家长吻?繁育基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庆黑山羊繁育基地等

10、农业示范工程,极大地解决了农业投入不足的难题。对争取到的项目,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市场运行、业主开发”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树立起涪陵农业的新形象,以此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更多的支持。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为农业开放创造条件抓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引导。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着力改善软环境。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组建了行政审批中心;大力整治发展环境,严肃查处了有损开放形象的人和事;提出了“对外开放无小事”、“外来企业无小事”,建立了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和挂牌保护制度。同时,不定期召开区外投资农业开发业主

11、座谈会,听取建议和意见;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外来业主制度,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全力打造硬环境。我们举全区之力,连续三年开展了以水利、公路、人畜饮水、电网、通信、村镇建设、广播电视等“七大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区内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形成了“两小时交通”, 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 制约,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成本,增强了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加大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责任。从去年起,我们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对外开放暨招商引资大会,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上。仅在去年,各乡镇街道就引进了项目105个,协议资金8.5亿元,到位资金3.65亿元,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区级各部门引进的项目和资金也较往年有大幅度增长。各位领导,虽然我区在农业对外开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区县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开放统揽全局,进一步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把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