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36173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打磨塘煤矿二 0 一七年二月平安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 总那么 为进一步标准煤矿平安管理工作, 全面表达预防为主的思想, 实 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平安风险预控管理程序, 以全面辨识煤矿生 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 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 后果,并对危险源进展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 发生。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展全面、 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 并 确保: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展相关知识的培训 ;2 、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

2、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展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 实际相符;(2)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展分级分类 ;(3)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 和将来三种时态 ;(4)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 (采掘系统、 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 防系统 )中存在的危险源进展辨识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 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 、发生事故 (包括未遂 )、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

3、展危险 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展辨识、 分析的根底上, 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 对象,并符合以下要求:(1) 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 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 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煤矿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 成程序 ;(3)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那么、可操作性原那 么和全过程原那么 ;(4)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 理制度的要求 ;(5) 各煤矿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 进展修订和完善。三、危险源监测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展监测,

4、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 态。并确保:(1) 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 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 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 系统。四、风险预警 各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展预警, 使管理层和责 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1) 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 警方法;(2) 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五、风险控制各煤矿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 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1) 对危险源及其

5、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 锁、警示的原那么 ;(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 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 PDCA 的运行模式 ;(3) 制定年度生产作业方案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 充分考虑本年度方案实施时潜在风险 ;(3)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 ?作业规 程?、?操作规程 ?、?平安技术措施方案 ?、?应急预案 ?及其它专项平 安技术措施 ;(5) 在进展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平安措施,并 明确平安工作程序。六、信息与沟通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 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

6、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1) 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 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 定;(3) 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 组织员工进展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七、风险财政管理 各煤矿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本钱、强化 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1) 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 ?及年度 ?风险财政评估报告 ?,?风险 财政评估报告 ?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 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展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 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展投保 ;(4) 有煤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

7、计和赔付资料。八、工余平安安康管理 各煤矿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平安安康状况, 对员工工余平安安 康进展管理,并应:(1) 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平安、安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 传、教育活动, 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平安安康的宣传资 料;(2) 组织员工对工余平安安康风险进展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 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平安安康事故,并形成制度。第三章 保障管理各煤矿应从组织保障、 制度保障、 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 序,以保障煤矿平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一、组织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平安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 指导、监视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

8、构应:1) 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 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煤矿平安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煤矿最高管理者承当。 煤矿管理层应为实施、 控制和改良平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 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二、制度保障1、各煤矿应建立健全与平安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 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 员工行为、文化建立、 平安会议、 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平安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视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立、 卫生安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1)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9、 ;(2)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 监视检查与考核。2、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 和相关要求,并确保:(1) 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 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 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 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3、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标准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 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 并确保:(1) 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

10、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 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 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 件;(4) 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 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防止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 确记录保存期限。三、平安文化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平安文化建立管理程序, 以发挥平安文 化的导向、鼓励、凝聚和标准功能。平安文化建立应:(1) 明确平安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立流程,并最终 形成实施方案 ;(2) 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第

11、四章 人员不平安行为管理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平安行为控制程序, 对人员不平安行 为进展识别和梳理, 并制订员工岗位标准和控制措施, 以实现人员准 入、培训、监视全过程的流程管理。一、人员准入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 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方案 ;(2) 明确员工准入条件 (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 等)。二、人员不平安行为识别与梳理 各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根底上, 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平安行为进 展梳理,总结分析不平安行为的发生规律, 为不平安行为控制提供依 据。人员不平安行为梳理应:(1) 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 按照风

12、险等级进展分类。三、员工岗位标准在人员不平安行为识别与梳理的根底上, 煤矿应制订员工岗位标 准,岗位标准应:(1) 种类齐全;(2) 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 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 明确各岗位平安管理职责 ;(5) 明确各岗位平安行为标准 ;(6) 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 平安工作程序。四、不平安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各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平安行为控制措施, 以确保员工岗位标准的 有效执行,措施应:(1) 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平安行为特征 ;(2) 涵盖影响煤矿人员不平安行为的各类因素 ;(3)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平安行为分别制定。五、员工

13、培训教育各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 以提高员工平安知识、 意识和 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1) 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 制度;(2) 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3) 每年至少对全员进展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 系培训。(4) 每年末进展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 查,并形成 ?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 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展评估,并 形成年度 ?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 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方案,并以文件 形式下发;(7) 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14、 ;(8) 对人员不平安行为进展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 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 每次培训完毕,形成单项 ?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 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展考核或考试, 并有完整的培训台 帐;(1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展培训并有记录 ;(14) 新入矿员工要承受不少于 72 小时的平安培训和岗位技能培 训。六、员工行为监视各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视制度, 及时对人员不平安行为 进展监视和控制,并应:(1) 确定监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视、考核人员 ;(2) 明确监视范围、方式、频次 ;(3) 对监视

15、结果进展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良方案。七、员工档案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 全面掌握员工信息, 以实现分类管 理,并确保:(1) 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 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 (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 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 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 种变动情况记录 );(3) 对档案内容进展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第五章 生产系统平安要素管理一、采掘管理各煤矿应建立并实施采煤、 掘进管理程序, 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 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以下要求:(1) 采掘设计要表达平安高效的原那么,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 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 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 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 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施工 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 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 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