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成败与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36158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成败与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成败与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成败与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成败与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成败与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成败与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成败与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提问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在实际

2、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一、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

3、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骇,“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其作用;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二、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4、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疑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点拨、解惑;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感奋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双手给学生奉送真理。三、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

5、题”的教学模式。这种问题情境就是解决问题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能是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这样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转过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

6、境的重要内容,也给教师和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四、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

7、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五、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做出改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学时教师一切都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展

8、开,所以学生是当然“主人”。(1)教师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当好组织者。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每人拿出一个活动角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和解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这时的教师就是一个组织者。(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当好引导者。如二年级第23页的一道题给了一幅图,图中是几个班级在学校卫生评比中的红旗数,但是其中底下一部分红旗被树挡上了。同时给了其中一个班的红旗的面数和其他班级比其少

9、几面,求的是其他班级红旗的面数。有的学生在计算后用数的方法来验证,发现数的结果和计算结果不同,这时的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问题出在哪。(3)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当好合作者。在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时,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积极性,参与、指导学生找出多种算法,这时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合作者。同时也要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多种算法,并体会每种算法的特点。通过

10、实验我们认识到: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教师的作用要特别体现在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联系,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关注

11、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