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35814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校版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校版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梳理目前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个是_层次上的,一个是_层次上的。1.转变观念(1)发展观:新的发展观追求_和_的提高以及人的_,其中包括_的改善,_的和谐、_的提高、_的改善、_的进步等。(2)资源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_,并在_中加以核算。(3)环境观:要达到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_的使用方式,减少_、杜绝_,并尽量不让_进入环境,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4)伦理道德观:人类必须与其生物保持_的关系。(5)消费观: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少_、多_,在消费时尽可能多_、

2、少_。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_行为,诸如_的制定并组织_等。(2)市场行为:其主体一般是_,_应该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全面推进_,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公众行为:我们倡议:_;对废品进行_;_消费、选购_产品;珍爱_、万物_。3.加强国际合作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知识导学1.从各个角度对比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或者列表比较二者的不同,在甄别中认识人类认识的变化和发展。2.阅读教材图片,对比分析政府行为的调整、市场行为的调整和公众行为的调整,分清责任,践约义务。3.学会运用各种手段获取相关信息,获得环境保护方面的

3、第一手资料,补充新的环境保护资讯,对解答循环积极类的相关试题有很大帮助。疑难突破1.如何理解发展观?剖析: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的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变和效益的提高。力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提到,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如何理解资源观?剖析:自然资源是人们

4、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许多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在一定时间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资源问题随人口数量、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近十几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资源因掠夺式开发而迅速枯竭或退化,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危及人类的前途和地球的命运。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人类共同奋

5、斗的目标。3.清洁生产剖析: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只注重末端治理的弊端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从经济效益看,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因此,推行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其流程图为(图4-18):图4-18图4-18是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的示意图,产品从对资源和能源的摄取开始,经过冶炼、加工、再加工等生产过程形成最终产品,又经过产品储存、批发、使用等过程,直至产品报废或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评估,而非仅从单一环节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则会延长,这样的生产就是可持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