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5803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教案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 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义。3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4 搜集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教学目标1、能理解作者描绘的意境。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2、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古诗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 指导读古诗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先分组再全班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齐读。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

3、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诗句。5体会写法。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五课堂检测:1. 看拼音写词语J c

4、h qng ti chi fi( ) ( ) ( )2. 说说下面字词的意思。怜: 屐齿:扣: 柴扉: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诗人( ),诗的前两行( )( )后两行( )( )。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 )( ),读到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情景是( )。第二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因为

5、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5.解释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的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读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再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

6、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阴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走:跑。

7、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明说诗意。D.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 、寻这叫动态描写。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四、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五、画一画,深化理解。我们学了这首古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景 美丽 静态人 可爱 动态课堂检测:1.组词疏( ) 经( )蔬( ) 径( )2.多音字宿 落3.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通过( )( )( )( )这些景物描写了( )季节的景色,前两行( ),后两行写( ),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和对( )的喜爱之情。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