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5752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新课标实验新教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新课标 实验新教育土黄镇小学校本培训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土黄镇小学语文教研组 李小华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

2、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一、几个亮点1、强化“德育为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专设了书法课、国学课,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

3、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2、突出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学好其他课程所必备的能力。总体目标中关于能力的培养,还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3、回归传统:学生应学写毛笔字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

4、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以,从这学期起,教导处在排课时就根据各级文件精神,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增设了一节书法课程。4、培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1)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

5、提问的”胆”。(2)激励学生,给他们勤于提问的“心”。(3)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的“脑”。5、生态评价:促进教与学良性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二、几点反思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

6、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解读课程标准。2、无节制地合作学习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请小明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

7、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用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老树的故事。”可以想像,老树的故事这么抒情的

8、诗歌配上学生所熟悉的欢快的儿童乐曲会何等滑稽!诗人柯岩如果能够听到,不知会做何感想?一节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或者是品德课、科学课,无目的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无止境地运用电教手段。比如,上迷人的夏天一课。有位老师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每一段文字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有的还配上了音乐。一堂语文课几乎学生没有动过语文书,课文都做成了课件。孩子们犹如看电影一样,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啊,哇”有趣极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是说了“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使学生开阔视野

9、,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扩大教学容量。但,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变辅为主地运用电教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看热闹,走过场,扼杀了学生天真灿漫的想象力。三、几条建议1、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室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是一条金科玉律,是教学成功的有线策略。2、教学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生活与学习原本就是不能分开的,所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并不突兀。教学要关照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提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过

10、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1)新教育实验概况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倡导“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2)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对应,新教育实验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和行动论,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和谐论,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

11、切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新教育实验为什么不这样提?因为,教育不只是学生的事,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我们还要关注教师、关注父母,关注和教育相关的一切的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与实践分离了的,而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等实现的。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

12、态,没有开发出来。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在教育从培养造就“接班人”走向“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今天,不仅学生,而且老师也要走向个性发展的道路。一句话,学生和老师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应该得到正视和发展,使之成为特色,特色就是卓越。人无特色不立,校无特色不兴!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拥有美好的人生。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中指出:“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

13、而现今,我们的教育有点本末倒置,分数和就业成了整个教育的“原点”,这也是造成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最初原因。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习惯、技能和生活方式这才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3)新教育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晨诵,用是个开启新的一天,新教育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与黎明共舞”。这是我目前正在开始试验的一个项目,每周二和三的早读课,我不让学生背诵课文和朗读早已滚瓜烂熟的课本,而是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晨诵的目

14、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这对当下分数至上的现状,有一些挑战性,欢迎不唯分数至上的老师和我同行。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暮省是我即将开启的一个项目。建议低段(1、2年级)试验“读写绘”项目,这是儿童阅读和写话教学的有效途径。核心是“读”,读大量优秀的绘本,通过老师

15、的讲述,孩子也在经历着故事,在思考自己面临着的问题,学会如何正确的做出道德选择,高效的思考,学习一种简单、诗意的表达。而写绘则是生命特定阶段的完整表述。一个写绘作品,是用口头语言,绘画语言,文字语言共同完成的一个“故事”。(4)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修订后的新课标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育认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通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专业阅读是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是教师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是教师站在

16、自己的肩上攀升,在反思中成长;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更多“尺码相同”的教师在这种共同体中彼此激励和温暖,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的每个项目,每个行动,每个理念,都是围绕着新课程改革以及语文新课标来开展的,是新课标在实践中的示范。所以,新教育实验得到了全国很多省市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参与。全国新教育实验区37个,实验学校1450所。可惜,我们宣汉未在其中,我也曾给教育局提过建议,他们绕过这话题回绝了我的建议。【参考资料】1、 朱永新,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盛鲁杰,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语文,北京理工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