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3552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活页作业(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氧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O2。答案:D2(2012湛江模拟)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O2,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的反应及其场所是()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CHO2H2O;线粒体内膜DH2OO2H;类囊体薄膜解析:

2、“巴斯德效应”的发生是因为发酵容器中存在O2并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而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有O2参与,并与H结合产生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答案:C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后,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H2O,则O2的消耗减少解析: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增加,消耗减少;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减少;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ADP消耗减少;若d能抑制H氧化成H2O,则O2的消耗减少。答

3、案:D4(2012中山质检)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解析: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

4、化;若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消耗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答案:C5(2012福州调研)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b点。由ab可说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加快B乙图中曲线表示无氧呼吸类型,曲线表示有氧呼吸类型C如果乙图中曲线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乳酸D曲线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解析:甲图表示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b点是呼吸最适温度,乙图表示呼吸作用类型,曲线表示无氧呼吸类型,曲线表示有氧呼吸类型,在de段无氧呼吸随O2浓度的增

5、加逐渐减弱,但还是有无氧呼吸,积累的物质是酒精。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化合物。答案:C6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你觉得不可能出现的是()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解析:由甲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光照条件下,甲图中水滴的移动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水滴右移,当两者相等时,水滴不动,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

6、呼吸作用强度时,水滴左移;无光照条件下,甲图的水滴的移动只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因而左移;对于乙图,水滴的移动只与动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因而左移。所以甲、乙装置水滴不可能都右移。答案:B7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解析: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

7、,变成灰绿色。答案:C8食品等保存的方法有很多,其原理不完全相同。下列哪项方法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A在地窖中保存蔬菜B鱼肉腌制保存C种子晒干保存 D水果低温保存解析:A、C、D三项的原理是降低被保存物品的细胞呼吸强度,而B项是利用渗透作用原理杀死被保存物的细胞和微生物。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9下面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C6部分来自叶绿体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解析:从图中可判断18分别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H、O2、H2O、能量。丙酮酸产生CO2,属于有氧

8、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仅有40%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晴朗的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很强,不仅要从外界吸收CO2,而且植物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答案:AC10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解析: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其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没有H的积累;相同质量的脂肪

9、和糖原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答案:BD三、非选择题(共58分)11(16分)(2012深圳模拟)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据图作答。(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除a外,还包括_,原因是缺乏_。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6时,所利用的能量来自_。(2)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_,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反应式为_。(3)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4)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比较表:被检测的物质试剂现象(颜色)CO2澄清的石灰水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_解析:(1)图中a、b、c

10、、d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在人体内不能进行a和b过程,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NH3等物质的氧化释放的化学能。(2)水稻叶肉细胞内,通过光反应完成H2OO2过程,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伴随着ATP的产生。(3)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4)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答案:(1)b相关的酶NH3等

11、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2)类囊体薄膜(基粒)ADPPi(磷酸)能量ATP(3)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4)由蓝变绿再变黄灰绿色12(20分)(2012揭阳一模)右图密闭装置的锥形瓶底放入用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片上。置于20恒温环境中,打开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面平衡后关闭T,然后开始计时观察。请回答问题:(1)该装置用来测定_,开始计时后,U形管两侧的液面变化将是_。(2)如果不做任何处理,该实验的最终结果是种子将会_,其原因可用反应式_表示。(3)若要矫正室内气压等因素对读数造成的误差,应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请简述设计方案:_。(4)如果将种子换

12、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叶片,将KOH溶液换为NaHCO3溶液,同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则该装置用来测定_,U形管两侧的液面变化将是_。解析:(1)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放出CO2,放出的CO2被KOH溶液吸收,从而可以测得种子吸收氧气的体积,计算出种子有氧呼吸的速率,由于氧气被吸收,所以会出现左降右升的变化。(2)如果不做任何处理,锥形瓶内的氧气将最终被消耗掉,种子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时间久了,就会腐烂。(3)排除气压等因素,可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设置一组相同的装置,但应将实验材料更换为等量的死种子(如加热煮沸过的种子)。(4)如果将种子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叶片,将K

13、OH溶液换为NaHCO3溶液,同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则植物叶片会吸收CO2,产生O2,可用来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由于产生了O2,液面会出现右降左升的变化。答案:(1)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左降右升(2)腐烂(烂种)C6H12O62C2H5OH2CO2能量(3)锥形瓶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死种子,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4)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右降左升13(22分)(2012苏北四市联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_,则有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