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550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周年報告2009-2010 _荔枝角天主教小學2009-2010 年度數學科周年工作報告【一】 本年度關注項目1. 協助學生培養數字感,打好基礎,鞏固及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及興趣。目標策略/工作時間表成功準則評估方法評估結果1.1 讓學生對數字之間的關係、大小、運算等相互效果的認知與明瞭。促進判斷及發展解決問題能力。1. 讓學生對數字及其使用和解釋產生感覺,使學生在計算時更了解數字間之關係,幫助他們判斷答案的合理性,從而對答案的正確作出肯定和置疑,有助提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分析能力,對運算過程作出反思和改善。2.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須透過與數字的接觸,了解數字的意義,發現和建

2、構數字間的關係,思考以不同的表示方法描述和記錄,繼而靈活運用這些關係,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全年全年浸透於數範疇中。1. 課堂觀察2. 工作紙、家課 本年度各級科任老師透過適合的課題,讓學生加強數字感。 e.g. P.1 18以內加減P.2 除法P.3 分數認識、四位數加減、四位數乘法 P.4 分數大小比較 P.5 分數除法 P.6 速率、小數除法(見附件一)1.2 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1. 讓學生明白數字感不是局限在數學學科層面,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事物數量的標準起著參照作用,從而察覺答案是否合理,繼而追溯計算步驟有否出錯、問題提供的資料是否準確等,這種對數字之間的大

3、小、相互關係的明瞭能提升學生對答案合理性的判斷能力和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全年全年浸透於數範疇中。1. 課堂觀察2. 工作紙、家課1.3 提升學生的創意 / 解難能力1. 學生利用所學於其設計上,例如:六年級 (學生自擬題目)。2. 每級選擇一個圖形與空間的課題,學生利用所學設計圖畫 / 物件。(與視藝科合作)全年85%學生參與90%學生參與1. 高年級及能力強的學生可利用口頭或書面表 示;低年級及能力弱的學生只須利用口頭表示。2. 每班選出佳作張貼於壁報板。本年度各級的科任老師選擇了以下主題,與視藝科合作P.1 平面圖形P.2 立體圖形P.3 三角形砌畫P.4 對稱P.5 多面體P.6 繡曲線

4、(見附件一)1.4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數學美、數學的無處不在1. 鼓勵學生到世界各地或在港旅遊時,尋找及捕捉生活中的數學,藉以激發學生明瞭數學的應用價值及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2. 讓學生認識數學於日常中隱藏數學應用,認識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 關的,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及掌握生活化的數 學。3. 以個案形式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於生活上。4. 讓學生透過校園內的數學角、數學迷宮遊戲、校園內外的數學遊踪,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掛勾。1月1. 50%學生在長假期放眼世界進行數學攝影比賽。2. 四至六年級全年製作一次數學小專題。3. 一至三年級全年搜集一次有關數學的資料。4. 四及六年級全年進行一次數學遊

5、踪。75%學生在聖誕假期根據科任老師指示進行拍攝,製作成一次小專題P.1 直接比較P.2 立體圖形P.3 長度單位P.4 平面圖形P.5 容器與容量P.6 密鋪圖形(見附件一)1.5 加強生生的互動學習能力。1. 加強合作學習的模式(以異質分組上課形式),培養學生的高參與,及有探究、有思考的能力。合作學習。2. 與學生建立小組常規,指導學生分組的技巧、責任感及群性關係。全年一至六年級在有需要的課節中進行。1. 課堂觀察2. 工作紙各級科任老師在適合的課題中,加入合作學習元素,加強學生的生生互動。 e.g.P.1 硬幣的使用P.2 除法、方向、長度量度P.3 分數、秒、三角形P.4 小數認識、面

6、積、數學遊蹤P.5 棒形圖、多位數認識P.6 圓周、行程圖、數學遊蹤(詳見附件一)1.6 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1. 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設計一些較具挑戰性的活動,給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去探究及發現一些數字的規律,以增強學生的數字感及擴闊他們的知識領域,同時亦可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2. 安排一些較易掌握及分量適中的教材,給予學習中能力的學生,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提高他們的數字感,並從基礎學習中引入高階思維的能力。3. 對於那些學習能力稍遜(未能掌握較為抽象的概念)的學生,教師先讓他們進行較具體的操作活動,並透過小步子的教學法,讓學生掌握核心課程,給予他們充分的討論,使他

7、們先完全掌握具體的概念,打好基礎,然後才學習較為抽象的概念。4. 設立題目庫:以單元形式(並附加提示)設計高、中、低的題目,讓學生自我挑戰。全年 P.3及P.6學生於全港性系統評估數學科的成績在全港達標的水平之上。1. 課堂觀察、工作紙、P.3及P.6學生於全港性系統評估數學科的成績全港系統性評估成績尚待公佈。P.1 -P.6 全部學生完成了中程度的家課工作紙,每班約8-10位學生完成了低程度的家課工作紙,每班約24-28位學生完成了高程度的家課工作紙。P.4 (4R班)在以下的課題(整除性檢定、乘法、除法、倍數、公倍數、L.C.M)照顧學習能力低的學生。P.1P.6 奧數訓練班,照顧學習能力

8、高的學生。P.1P.6 精數訓練班,照顧學習能力高的學生。P.5P.6 奧數加強訓練班,照顧學習能力高的學生。1.7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1. 鼓勵學生善用網上學習平台( 數學BCA網上功課及Planetii的網上練習及挑戰題 ),進行數學網上自學。其成績將計算於進展性評估中。2. 鼓勵學生自由參加數學探險之旅網上平台。3. 透過校園電視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數學遊戲介紹、數學迷宮、有獎數學問答、奧林匹克數學及數學歷史。4. 數學大使於午間協助一年級學生培養數字感。每星期於午間為二至三年級學生進行速算及有關培養數字感的遊戲。全年1. 80%學生參與,答對佔參與的40%。4. 60%學生參與。

9、1. 統計參與及答對人數。2. 統計參與人數。3. 統計參與人數。4. 發問卷統計學生參與情況、對該活動的興趣及意見。93%學生有利用網上學習平台,進行數學網上自學。 45%學生能在Planetii中獲得總分超過一萬分。 (詳見附件二)參加學生人數為115人,學生參與情況理想,獲得2009-2010全港十大傑出數學表現學校(九龍西)獎。收看後投票人次有116人次,投票得分普遍超過8分。本年度的數學大使計劃只在一年級推行。80%學生有參與,75%學生對此活動有興趣。1.8 令學生形成穩定深刻的興趣1. 用積極的學習目的去鼓勵學生借閱有關數字感及生活中的數學的圖書。(與校內圖書館合作)1、2月 7

10、0%學生參與發問卷統計學生參與的情況、對該活動的興趣及意見,約55%的學生認為這次主題閱讀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科的認識。85%學生認此活動能增加他們對該主題的認識。2. 提升教師的專業,調適課程及加強教學效能。目標策略/工作時間表成功準則評估方法評估結果2.1 建立數學科校本橫向與縱向課程架構。1. 教師檢視二零零零年的數學課程指引及因應去年的教學進度,編排適合本校的教學進度表。9月及1月教學內容能涵蓋數學科訂定的教學架構表。 學期中及學期終按數學科訂定的教學架構表檢閱教學內容,並提交報告。P.1-P.6科任老師均能按適合本校的教學進度教授有關內容。2.2 因應學生對數字感認知發展,自行編寫教材,

11、發展校本教學資源。1. 先找出學生未能掌握的部分,然後設計合適的教材,以促進學生的理解。2. 數字感的培養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探究、解難、思考數字與數字之間怎樣連繫起來,根據數字的連繫,將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連接。學生對數字有感覺,知道怎樣運用數字,最終能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信心。全年 教師設計的教材(全年浸透於數範疇中)能於課堂上運用。課堂觀察、工作紙、家課、後測科任老師均認同他們設計的教材,有助提升學生的數字感,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信心。2.3 優化課堂分享主要針對教與學的提升,1. 嘗試探討合作學習模式,設計具評估功能的課業。2. 按級別商討教學設計及教學技巧,於指定時間匯報及討論。 3.

12、 持續探討及反思不同學習模式。全年1. 教師設計之教學單元(全年 2 個)能於課堂上運用。2. 在評課表內,反映80%教師能於課堂提問高階思維問題。1. 出席率2. 課程研習紀錄3. 同儕觀課紀錄每級共同備課全年共24次。參與課研全年共7次。2.4 提升教師專業1. 透過不斷進修,提升教師在數學方面的學養及教學法。2. 教師利用教育電視進修。全年1. 全體科任教師全年最少出席有關數學科的研討會及工作坊二次。2. 每位教師最少收看四小時有關數學科的節目。1. 統計教師參與研討會及工作坊的次數。2. 觀看記錄截至7月,全體數學科科任老師出席講座、工作坊或研討會有118人次。3. 舉行不同活動和比賽

13、,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及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潛能得以發揮。目標策略/工作時間表成功準則評估方法評估結果3.1 學生透過參與數 學活動,增加對數學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啟發他們潛能。1. 舉行不同活動和比賽,讓學生的數學潛能得以發揮。為學生提供參與不同類型活動或比賽的機會,例如 : 數學攤位遊戲,數學比賽、魔力橋、數學遊蹤、級際數學問答比賽及班際速算比賽等等。2. 利用每月的壁報板,設計不同類型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例如:數字遊戲、估算、估量)每月得獎者可獲數學貼紙2張,同時在每月答對者中抽出10 位幸運兒再頒發獎品乙份。3. P.3P.6年級進行數學智多星智力活動,每期答對者可獲數學貼紙2張,同時在每期答 對者中抽出每級各15 位幸運兒再頒發獎品乙份。其成績將計算於進展性評估中。4. 透過參加校內、校外的數學訓練及比賽,讓學生發揮數學潛能;增加他們交流數學的機會,並擴闊他們的數學視野。分佈在全年不同時段全年 全年全年80%學生參與。60%學生參與,答對佔參與的50%。70%學生參與,答對佔參與的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