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35419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 (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临界”与“双临界”问题专题临界现象是量变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上的生动体现。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物质的运动从一种形式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时,往往存在着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常称为临界点,这种现象也就称为临界现象.如:静力学中的临界平衡;机车运动中的临界速度;碰撞中的能量临界、速度临界及位移临界;电磁感应中动态问题的临界速度或加速度;光学中的临界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边界临界;电路中电学量的临界转折等.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然后再分析、讨论临界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第二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

2、态,找出临界条件,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所谓极值问题,一般而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最佳结果所需满足的极值条件.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从大的角度可分为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 (1)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2)利用问题的边界条件求极值;(3)利用矢量图求极值。数学方法包括(1)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2)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3)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求极值直观、形象,对构建模型及动态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而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思路严谨,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若将二者予以融合,则将相得亦彰,对增强解题能力大有裨益。在中学物理问题中,有一类问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从

3、题中给出的条件出发,需经过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结果的一般形式,并且条件似乎不足,使得结果难以确定,但若我们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将其变化过程引向极端的情况,就能把比较隐蔽的条件或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从而有助于结论的迅速取得。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句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要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不同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

4、注意以下几点:1.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3.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4.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典型例题与练习】运动学中的极值与临

5、界问题:1 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相距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开始起动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的同时,人以6m/s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人不可能追上车 18 m。A、B两车停在同一点,某时刻A车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开出,2s后B车同向以3m/s2的加速度开出。问:B车追上A车之前,在启动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距离是多少? 【解析】解法1由于当A车的加速度度小于B车的加速度,B车后启动,则B车一定能追上A车,在追上前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当A车运动t时间时,两车速度相等,则有解得:把t代入两车之间距离差公式得:解法2设A启动ts两车相

6、距最远,A车的位移:,B车的位移:两车间距离为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两车间有最大距离:AB2 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时间把工件从A处传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答案:m/s(一直加速)3 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的倾角为,高为h,一小球从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落至斜面底端,不计小球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抛出到离斜面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为A B C D答案:A牛顿定律角度解题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a4 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

7、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的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与物体分离。【解析】木板与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是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零。对于m物体由牛顿运动定律得:,当F=0以后,随着x的增大,物体m的加速度减小,二者开始分离。物体与木板分离的临界点为F= 0时,此时由上式可得:ABCF由木板一直作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则由运动学规律得:5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600的拉力F,若要使两

8、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解析】作出A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有:F.cos-F2-F1cos=0,GF2F1Fxy Fsin+F1sin-mg=0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F1由以上各式可解得F的取值范围为:。F6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木块用轻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轻绳另一端施一大小为20N的恒力F,使木块沿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定滑轮离地面的高度,木块M可视为质点,问木块从较远处向右运动到离定滑轮多远时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解析】设当轻绳与水平方向成角时,对M有整理得令,可知,当A取最大值时a最大。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有:,其中,而,与此相对应的角为所以

9、加速度的最大值为:此时木块离定滑轮的水平距离为:7 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B,物体A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B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2R).已知列车的车轮是卡在导轨上的光滑槽中只能使列车沿着圆周运动,在轨道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脱轨。试问: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下,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应具有多大初速度v0,才能使列车通过圆形轨道而运动到右边的水平轨道上?答案:15 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坐标轴,一长度为L的细绳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y轴上的A点,坐标系原点O在A点下方L/2处。在坐标轴上有一光滑的细钉。将细线拉至呈水平状态,然后从静止释放小球。(

10、1)如果细钉在y轴上的某一点y,小球落下后可绕y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y的可能位置;(2)如果细钉在x轴上的某一点x,小球落下后可绕x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x的可能值。答案:,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16 在天体演变的过程中,红色巨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可以形成中子星(电子被迫同原子核中的质子相结合而形成中子),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1)若已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1017kg/m3,该中子星的卫星绕它做圆轨道运动。试求该中子星的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2)中子星也在绕自转轴自转,若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为6.2830r/s,为了使该中子星不因自转而被瓦解,则其密度至少应为多大?(假设中子星是通过中子间的万有引力结合成球状星体,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答案:Tmin=1.210-3(s) min=1.31014(kg/m3)17 计划发射一颗距离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R0的圆形轨道地球卫星,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出卫星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