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35219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 KnowledgeWharton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在名为翻转学习过程:把教育拉回正轨(Turning Learning Right Side Up: Putting Education Back on Track)的著作中,作者拉塞尔艾柯豪夫(Russell L. Ackhoff)和丹尼尔格林伯格(Daniel Greenberg)指出,现在的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它专注于教而不是学。“为什么孩子或者成年人要学习那些由计算机和相关设备能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东西呢?”在本书的摘录中,作者问

2、道。“教育为什么不能专注于那些人类能比自己创造的机器和设备做得更好的东西上呢?” “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是要不时地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教会的。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r) 传统的教育专注于教,而不是学,它错误地以为,老师每教一点东西,被教的人就能学到一点东西。然而,我们在上学之前、上学期间和毕业以后所学到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是他人教我们的。一个孩子学会如何走路、吃饭、穿衣等基本技能并不是别人教会的。成年人学到的用于工作和休闲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在工作和休闲期间学会的。人们把在教室教的大部分东西都忘记了,而其中的很多东西或者记住的东西则大都是过时的。 大多数学校误以为

3、记忆就是学习。人们记住的大多数东西,只能在记忆中保留很短的时间,之后,很快就忘了。(有多少人还记得如何开平方根呢?有多少人真的碰到过需要去开平方根的情况呢?)另外,即使是年龄不大的孩子也知道这样的事实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东西,计算机、录音机、照相机等等设备会做得更好。他们被当作了这些机器和设备的可怜代用品。为什么孩子成年人也一样要学习那些计算机和有关的设备能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东西呢?教育为什么不能专注于那些人类比自己创造的机器和设备做得更好的东西上呢? 当那些教过别人的人被问及谁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最多时,几乎所有人都说:“老师。”很显然,对那些有过教学经历的人来说,教别人是比被别人教更好的学习

4、方式。教别人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对老师教的科目是怎么想的。学校应该翻转过来:学生应该教别人,而教师应该学习。 我给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们上完课后,一个听课的学生过来和我搭话。他先夸赞了我几句,之后,问我:“你教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 我回答:“1941年9月。” “哇!”学生惊叹。“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教了60多年了?” “是的。” “最后一次教那个当你还是个学生时就有了的学科是什么时候?” 这是个让我犯难的问题,我得想一想。我踌躇片刻之后说:“1951年9月。” “哇!你的意思是说,在50多年的时间里,你教授的东西都不是别人教给你的,你都得靠自学?” “是的。” “你一定是个相当出色的学习者。

5、” 我羞怯地表示同意。 随后,那个学生说:“真遗憾,你不是个同样出色的老师。” 那个学生说的有道理,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大部分教师都擅长学习,而不是教学。回想“单室学校”(One-Room Schoolhouse)年代(单室学校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澳大利亚乡村常见的学校,只有一个课室。在大部分村落和小镇学校,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课室学习,一个老师教授基本科目如阅读、书写和算术。译者注),学习就是学生教学生。老师承担的是“向导”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将学习内容填鸭式灌输给学生的人。 学习的方式 学习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教学只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学、独立的研究或者玩耍,我们学到了很多东

6、西;通过与他人的非正式互动把我们学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或者反过来,他人与我们分享他们学到的东西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此外,通过动手、试验和错误,我们同样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们所熟知的学校出现很久以前就有学徒制在某个技艺娴熟的人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做某些工作。比如,一个人通过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房子,比学几门建筑课程能学到更多的建筑学知识。当内科医生被问及,他们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还是在实习期学到的东西更多时,他们都会回答:“实习期”,没有例外。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应该给学生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他们可以从中选择,他们也可以选择某些方式进行试验。他们不一定非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东西不可。

7、他们在“上学”之初就应该了解,学会如何学习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他人可以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但不是将帮助强加给他们。 教育的目标是学,而不是教。 让教学成为学习的强大工具有两种方式。我们需要暂时先行抛弃“教学”这个意味深长的字眼(不幸的是,这个词语的意义与“唠叨不休地灌输”或者“说教”的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而是采用下面这个拗口的短语给想发现真相的其他人解释某些东西。解释某些东西的一个环节是,无论你想解释的是什么,你都必须自己先弄清楚。如果我没有提前“突击”过牛顿力学,我就不能很好地给你解释,牛顿是如何为行星的运动做出解释的。当我们想解释某些东西时,这是我们始终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妻子问:“我

8、们从家去福治谷(Valley Forge)应该怎么走?”丈夫不想承认自己对此一无所知,所以,他谎称去洗手间,很快就在Googles Mapquest上查到了线路。)这是一种理解力,凭借这种理解力,向他人解释某些东西的人能学到最多的东西,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听别人解释的人很快就会将别人的解释忘掉,但是,解释者会发现,解释的东西在自己头脑中停留的时间要长得多,因为首先,他们必须努力理解需要解释的东西,而且还要以足够清楚的形式表述出来。 解释某些东西能让解释者的学识更丰富、对主题的理解更为深刻的第二个方面是:为了让听取解释的人满意,为了使解释达到让听者点头称是“嗯,是的,现在,我明白了!”的程度,解

9、释者不但要让相关的问题融入自己的世界观,进入理解周边世界的个人准则,而且还必须找到让自己的准则与听取解释的人的世界观联系起来的途径,以便使自己的解释让对方也能理解。这就需要解释者为了进入对方的头脑而付出大量的努力,一般而言,可以说这种努力就是学习的核心所在。所以,通过不断练习在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的思想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我触到了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这一艺术的核心。没有这一技能,我就只能从直接经验中学习;而有了这一技能,我就能从整个世界的经验中学习了。因此,无论何时,只要我想努力为他人解释某些东西,并取得了成功,那么,我从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通过解释学习 通过解释来学习这一环节被大多

10、数评论家忽略了,这很令人遗憾,因为学习过程的两个环节,使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不同年龄的人混合在一起的学习形式,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工具。年龄更小的孩子总是从年龄大些的孩子那里寻求答案,有时候会从那些只是比自己稍大的孩子那里寻求答案(7岁的孩子会吸取经验要丰富得多的9岁孩子的生活智慧。),而且常常从年龄大得多的孩子那里寻求答案。年龄更大的孩子很喜欢这种方式,他们的能力在这些互动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必须发现自己对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是什么,同时,他们还必须找到如何让年龄更小的孩子明白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理解的途径。这个过程在一遍又一遍地频频上演,这也是保持“混龄”(Multi-Aged)社区结构之所以

11、很重要的原因,此外,这也是为什么说将某些年龄的人(孩子,老人)与其他人隔离开来是对学习的巨大破坏、是对文化发展的巨大破坏的原因。 单室学校的情况很像我谈到过的情形。事实上,我不敢肯定,单室学校的成年老师是否始终会被视为某些学科的最大权威!很久以前,我所经历的一件事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我们的大儿子8岁,他常常和一个非常聪慧的13岁孩子一起玩(简直就是崇拜他),他叫厄尼(Ernie),喜欢科学。我们的儿子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天,他让我给他解释一些自然现象,那些现象属于我们称之为“物理学”的范畴,作为一位前物理学教授,我被他视为合情合理的询问对象。我给他提出了一个答案也就是“正确”

12、的答案,一个他能从书本中找到的答案。结果,他气恼不已。“你的答案不对!”他大喊道,当我对他的反应深表惊讶,并问他为什么会那么说时,他马上说:“厄尼说是这么这么回事儿,他跟你说的完全是两回事儿,厄尼说的才是对的。”对我来说,那是一个颇具启发意义而且令人欣喜的体验。很显然,他对厄尼充满信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个信心源于他的长期经验长期以来,厄尼一直拥有在他们两人头脑之间构建桥梁的可靠能力,至少在某些方面,厄尼可能比我更成功。 有人会感到不解,学习怎么能被视为是教学的主要结果呢?就在最近,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还被人们认为是这样的人他们把对某些问题的新鲜想法,告诉那些对他们的想法感兴趣的人。摩西、苏格拉

13、底、亚里斯多德、耶稣等等,他们都是拥有独创见解的人,人们从西面八方赶来,是想弄清那些独创的见解都是些什么。从柏拉图的对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来到苏格拉底身边并不是为了“学习哲学”,而是倾听苏格拉底的哲学观(以及他对其他人的哲学观猛烈而机智的攻击),就像他们去别的哲学家那里是为了倾听(同时学习)他们的哲学观一样。换句话说,人们理解的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将一个人的观点暴露给公众,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这个人的观点,也可以将其抛弃,是否接受取决于他们是否关心这个人的观点。 没有哪个头脑正常的人会认为,成为哲学家的唯一途径就是上那些人的课。恰恰相反,如果你渴望获得哲学家的头衔,你就应该提出你自己的世界观。

14、任何知识以及知识的任何方面都是如此,你需要先行发现了解它们的途径,如果你认为它们值得你付出努力,那么,你应该去面对那些愿意将自己对它们的理解公诸于众的人。这就是中世纪的大学的构建基础大学是思想家愿意花时间将自己的思想公开的地方。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留在大学他们的学识让其他人(“学生”)认为与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密切相关,从而值得听他们的宣讲。 顺便说一句,这种对待教学的态度并没有消失。在20世纪的第二个25年中,量子理论逐渐形成,热心的原子物理学家会跑到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不同的理论家形成自己学说的地方,而那些理论的方向往往相去甚远。学生们会跑到波尔(Bohr)的研究所,以期弄清他是怎么看待量子理论的,之后,他们还会去找海森堡(Heisenberg)、爱因斯坦、迪拉克(Dirac),等等。物理学如此,艺术、建筑也并无二致,不管什么学科,都概莫能外,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一个人不会去找贝聿铭学习“建筑学”,他去找贝聿铭是要学习他是如何做的也就是去看他通过讲述和展示自己的方法来“教学”。学校应该让人们去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其他人想人们去的地方。 群体教育的弊病 在引入了群体教育(Mass Education)模式之后,麻烦也便接踵而至。群体教育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