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34681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带答案和解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复习题,希望你喜欢。一、选择题1.(2019辽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 液态氧 碘酒B.生石灰 白磷 熟石灰C.干冰 铁 氯化氢D.空气 氮气 胆矾【解析】 熟石灰Ca(OH)2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化合物氯化氢属于纯净物,C项错误;空气属于混合物,胆矾属于纯净物,D项错误。【答案】 A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不是碱B.石灰石不是盐C.干冰不是冰 D.硝酸不是酸【答案】 AC3.某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A.一定是

2、化合物B.一定是单质C.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答案】 C4.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A.CaCO3 B.SO3C.CuO D.KMnO4【解析】 CO2、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SO3属于同类。【答案】 B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B.洁净的食盐水C.冰、水混合物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解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若是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可以说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单质,也可以是一种化合物。A中的残留物是锰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不是纯净

3、物;B中物质是由NaCl和H2O组成的混合物;C中从外观上虽不同,一种液体、一种固体,但都是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D中NH4NO3含氮量应为35%,但题中数据30%说明一定含有杂质,是混合物。【答案】 C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HCO3Si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SO3SO2DKOHHNO3CaCO3CaOSO3【解析】 A组中Na2CO3不是碱,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SO3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答案】 D

4、7.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B.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C.氯化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D.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化合物,又是碱【答案】 B8.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H2、O3 B.H2SO4、H2CO3C.SO2、NO D.Na2SO3、KClO3【解析】 C2O3属于氧化物,C项中都属于氧化物,正确;A项中都属于单质,B项中都属于含氧酸,错误;D项中都属于含氧酸盐,错误。【答案】 C9.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

5、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ANaClK2SO4KCl(NH4)2SO4BNa2SO4K2SO4KClNH4ClCNaClK2SO4KClNH4ClDNa2SO4K2SO4KCl(NH4)2SO4【解析】 中此盐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则可排除A、C两选项,中此盐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盐酸盐,则B项中的NH4Cl正确,排除了D项。【答案】 B10.(双选)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CuOCDF

6、eCuCl2ZnHCl【解析】 该题要求学生熟悉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同时注意题目叙述的关键信息,即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对各选项中的物质逐个分析。A中的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不能反应;C中各反应分别是:甲和乙O2+2CO=点燃2CO2、乙和丙CO+CuO=高温Cu+CO2、丙和丁2CuO+C=高温2Cu+CO2、丁和甲C+O2=点燃CO2、丁乙2C+O2=点燃2CO;D中的各反应分别是:甲和乙Fe+2CuCl2=FeCl2+Cu、乙和丙Zn+CuCl2=ZnCl2+Cu、丙和丁Zn+2HCl=ZnC

7、l2+H2、丁和甲Fe+2HCl=FeCl2+H2、丁乙CuO+2HCl=CuCl2+H2O。【答案】 CD二、非选择题11.从对化合物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A.Na2O、CaO、SO2、CuO_。B.NaCl、KCl、NaClO3、CaCl2_。C.HClO3、KClO3、HCl、NaClO3_。D.NaHCO3、Ca(HCO3)2、NH4HCO3、K2CO3_。【解析】 分类时应首先设定一个标准即分类依据,标准不同,同一物质可属于不同的类型。A项中,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三个均为金属氧化物;B项中,NaClO3是氯的含氧酸盐,其他三个均为金属氯化

8、物(或者从氯元素的价态上找);C项中,从氯元素的化合价上分析,HCl中Cl为-1价,其他为+5价;D项中,前三者为酸式碳酸盐,K2CO3为正盐。【答案】 A:SO2 B:NaClO3 C:HCl D:K2CO31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下所示:(1)上面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2)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化学式HCl_Ba(OH)2Na2CO3_CO2Na2ONH3H2O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后面。(3)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实验室由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5)实验室制备常用_和_反应,检验该

9、气体的方法是_。【解析】 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碱有NaOH、KOH、Ba(OH)2、Ca(OH)2;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实验室制备O2常利用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2H2O2=MnO22H2O+O2。制备CO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答案】 (1)树状分类法(2)H2SO4(或HNO3或H2CO3等均

10、可) NaOH(或KOH) 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3)2NaOH+CO2=Na2CO3+H2O(4)2H2O2=MnO22H2O+O2(5)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浑浊,即可证明是CO21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C+O2=点燃CO2_【答案】 CO2+H2O=H2CO3CO2+Ca(OH)2=CaCO3+H2OFe+2HCl=FeCl2+H2CaO+2HCl

11、=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O=Ca(OH)214.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_。【解析】 该题考查盐酸的化学性质。盐酸能与发生反应,与不能反应。【答案】 (1)(2)2 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3) (4)不能,因为氧气遇到CO等物质会被吃掉【点拨】 (1)图中物质、均不与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2)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CO2+H2O+2NaCl。(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CO,属于单质的是Cu、Ag。(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不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