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34041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邵阳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试题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沮丧(j) 馈赠(ku) 强迫(qing) 锲而不舍(q) B.哺育(p) 悲怆(chung) 胚芽(pi) 参差不齐(c) C.弦乐(xin)炮制(po) 干涸(h) 深恶痛疾(w) D.衣着(zhu)胆怯(qu) 畸形(j) 随声附和(h)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震耳欲聋 心旷神怡盛气凌人 变幻莫测B.问心无愧 挥洒自如 猝然长逝 德高望重C.因地制宜 明眸善睐 顾名思义 贻笑大方D.眼花潦

2、乱 迫不及待 赫赫有名 伸张正义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 的基础。(2)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 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 不应掉以轻心。(3)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 ,不能出尔反尔。A.坚实 纵然/固然 允诺 B.坚固 纵然/当然 承诺 C.坚实 虽然/当然 承诺 D.坚固 虽然/固然 允诺4. 选出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2分)(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3、呢?B.在中学生作文中,感到无话可说,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C.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斜下来。D.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5. 名句填空。(5分:1、2小题一空1分;第3小题1分)(1)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2)读着古代优秀诗人的精美诗篇,他们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会令你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 ;李白在逆境中不失进取: ,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登上泰山极顶,感慨万千:会当凌绝顶, 。(3)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词名句: , 。6.名著阅读。(4分)(1)

4、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1分)(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1分)7.语文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

5、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1分)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我的看法:我的理由: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40分)二、诗歌鉴赏(4分)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诗

6、歌的前两句中“国破”与哪一个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2分)9、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三、认真阅读停电的时候,完成1013题(11分) 停电了。 男人自告奋勇去点蜡烛,可是找了许久,找不到蜡烛,男人就取了些豆油,浸了一截线绳,做了一盏灯。油灯点燃,屋子里就暖暖地亮了。 男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孩子在一边打着手电筒。孩子惊讶地看见了一盏油灯的制造过程。望着跳动的灯花,孩子“嘎嘎”地笑了。 女人问孩子:你笑什么?孩子指着墙上的影子说:瞧,咱家人的脑袋,多么大,这间屋子都盛不下了。男人说:这有什么好笑的,瞧我的。男人说着,将

7、手掌合在一起,让灯光把手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孩子的眼前就幻出来一匹矫健的骏马。女人也来了兴致,当即在墙壁上变出一只漂亮的兔子。 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兴奋地创造出了展翅飞翔的雄鹰,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了美丽的图案。 后来,孩子要求男人讲个故事。男人肚子里的故事不多,该讲的过去都给孩子讲过了。男人随便挑了个故事,问孩子:听过没有?孩子摇摇头说:没听过。其实孩子早听过不知多少遍了。孩子也不知为什么,现在很想听这个故事。男人就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讲到妖魔鬼怪的时候,男人就做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发出刺耳的惨叫。孩子浑身打着激灵,眼睫毛一个劲地抖动,发出了开心的大笑。 女人不让男人再表演下去。女人对孩子说:我想知道

8、你学过哪些唐诗,会背了没有,理解了多少? 女人就让孩子背唐诗。以往,孩子特别讨厌这样的考试,一首唐诗背得支离破碎。孩子今天出奇地平静,他的瞳孔里跳动着欢欣的火苗。孩子背了一些唐诗。凡是学过的,他都背得一字不差。孩子还讲述了那些唐诗的意境。男人和女人满意地笑了。他们没想到孩子今晚会表现得这么出色。 男人和女人对望着,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刚想夸孩子,电灯亮了,来电了。 孩子伸手就打开了电视机,选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男人对孩子说:儿子,爸爸求你了,今晚让爸爸看足球赛好不好?女人在一边说:我还想看韩国电视剧呢,一集都不想落下。孩子笑道:干脆停电得了。孩子正说着,果然又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孩子

9、划了火柴,将油灯燃亮了。孩子面带微笑,走到了鱼缸跟前,观赏着默默无语的鱼。男人也过来了,要陪着儿子看鱼。女人笑了几声。女人选择了织毛衣,打发黑色的夜晚。女人不小心弄掉了一根针,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默默地观赏着那些鱼,那些在夜色中游泳的鱼。 就这样,孩子习惯了每天晚上拉灭电灯,一个人独处一会儿。(略有删改)10.本文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停电的时候”发生的哪几件事?(3分) 11.请用两个词概括第一次停电时候的家庭气氛:_、_。(2分)12.细读文章,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于“背唐诗”“这样的考试”,“孩子”平时“特别讨厌”,为什么在停电的时候“孩子”唐诗“背得一字不差”?(2分) (2)文

10、末一段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2分) 13.读了本文,你想对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说点什么?(2分)四、认真阅读偶然的发现,完成1417题(8分)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

11、。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

12、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14.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2分) 15.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