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33721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兰州市第六十中学李鸥八音和鸣(一)教学设计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李鸥课题八音和鸣课型综合课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单元的曲目欢欣的日子,并能跟唱乐曲主题旋律;能力目标能够听辨出乐曲中部分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分属那一组乐器;情感目标能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了解民族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乐曲主题旋律,了解乐器分类;教学难点能用小件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教具PPT课件、扬琴、乐器卡片、小件打击乐器等;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中,学生已经接触了部分传统民族乐器,并听赏了一定数量的民乐作品,积累了一些民乐欣赏的感性经验。本课作为初中阶

2、段的民乐欣赏的第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对学生具体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水平不了解,故而对课堂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预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师生礼仪一、师生互致问候导入二、节奏导入将学生分为两组,模仿老师打出节奏型第一组: X 00 0X 00 0X 0X 0XXXXXXXX(拍手) 第二组:0 0X X0 0X X0XX0 XXXXXXXXXX(拍腿)二、【试一试】1、分组模仿节奏型2、两组合作完成全部节奏型新课讲授一、播放欢欣的日子引子部分,结合刚才的节奏型,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刚才的节奏型,就是出自这首乐曲的引子部分;复听乐曲引子部分,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并尝试用一个词

3、,形容乐曲的情绪;第三次听赏乐曲的引子部分加第一部分,分辨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师:同学们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吗?能试着模仿一下演奏方法吗?二、音乐知识解读:1、 中国民族乐器分组根据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分为四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PPT展示,分别介绍每组乐器;2、在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材质,将乐器分为了八类,叫做八音;金金属制作,主要乐器有编钟;石石质乐器,主要乐器为磬;丝各种弦乐器,包括琵琶、胡琴等;竹竹制乐器,包括笛子等;土陶制乐器,包括埙,陶笛等;木古代有木鼓,现在很少见了;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制作;革各种鼓;八音,泛指所有民族乐器,八音和鸣,即意为民乐合奏。欢欣的日子

4、就是一首民乐合奏三、学唱第一部分旋律:1、 播放乐曲旋律师:(1)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试着唱一下主题旋律;认识升记号,板胡演奏时的滑音处理,增加了乐曲的乡土色彩和生活气息,使这段旋律极具鲜明的陕北风味。2、 播放第二部分旋律:选用山东吕剧音调,由管子领奏,并与乐队对答,幽默诙谐,富有情趣。了解板胡、管子的音色。四、老师用扬琴弹奏乐曲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学生继续跟唱主题旋律;向学生们展示小件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听乐曲旋律,分辨用什么乐器演奏;尝试模仿演奏方法;【看一看】根据老师讲解的乐器分组,看一看自己手里的图片,试着在对应的组别举起照片。【唱一唱】跟唱主题旋律,尤其注意变化音活动用

5、下列谱子为旋律伴奏:钹X 00 0X 00 0X 00 0X 00 0 锣0 0X X0 0X X0 0X X0 0X X木鱼X XX XX XX XX XX XX XX X碰铃0 0X 00 0X 00 0 X 0 0 0X 0五、完整听赏欢欣的日子播放乐曲,介绍乐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又名翻身的日子,作曲家朱践耳,作于1952年,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插曲,后改编为民乐合奏。【打一打】请同学们上台,用小件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听一听】完整听赏,区别音色,感受乐曲情绪。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曲欢欣的日子,以及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熟悉了欢欣的日子引子以及第一部分旋律,并能跟唱,同时可以用身体打击乐和乐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并且知道了乐器的分组以及古代的八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本单元的另外两首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板书设计欢欣的日子吹拉弹打八音、八音和鸣课后作业从课本26-27页练习曲(1)(4)中,任选一首,创作节奏型进行伴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