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33611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心方桩布桩间距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基桩最小中心距的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在2008年10月1号批准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其中第3.3.3基桩布置宜符合条件的规定:挤土效应主要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土体的垂直隆起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其中水平方向的位移主要是因为对土层的挤压产生的水平压力作用的结果,而垂直隆起这是因为在成桩过程中摩擦力的反作用力造成,在水平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桩径相同的情况下桩的摩擦阻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就越大,或者说垂直隆起就会越明显。同时由扩张理论:单桩所产生的塑性区半径R值:R/r=(Es/2(1+u)Cu)1/2; 桩半径:r, Es为土的压缩模量,Cu为不排水强度,u为当土处于

2、不排水条件下其泊松比。由上式可以明显看出单桩所产生的塑性区半径R值和桩径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和桩的面积有直接联系。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其中第3.3.3基桩布置宜符合条件的规定,的表下的注解d-圆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扩大端设计直径。对于方桩取边长这方面显然无法反应出方桩真实的桩自身的体积“占用”了土体原有的空间的情况,也就无法真实反应出挤土效应对项目的影响,例如在相同场地条件下,400的方桩,其周长为4*400=1600,其面积计算为400*400=160000,而400的管桩其周长为400*3.14=1256,其面积计算为3.14*200*200=125600,显然,在压

3、桩过程中它们对土体产生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400的管桩对土体的影响远小于400方桩。表一桩型方桩(400)管桩(400)d 取值400400桩的最小桩心距16001600桩面积160000125600桩周长16001256 桩的最小桩间距其目的是为了抵消挤土效应对桩基础的影响,挤土效应越明显也就是说桩自身的体积“占用”了土体原有的空间其取值应该也越大,但根据上表中400的方桩和400的管桩计算结果的对比不难看出,方桩(400)在面积比管桩(400)大的情况下(或者说方桩(400)在挤土效应更明显的情况下,其桩的最小中心距的取值反而相同,这明显有驳设计桩的最小桩心距取值的初衷。表面积的大小将是决

4、定桩的挤土效应的重要因素,那么就方桩和管桩在桩的最小中心距的换算上应该以其面积为主要数据,对于方桩可以将其面积这算成圆面积并以折算后的圆的面积所取得直径为计算基础,这样才能更加合理.从上表一可以看出,在桩间距相同的情况下,400管桩面积和周长均只有400方桩的0.785倍,所以其挤土效应也只有400方桩的0.785倍.又例如在同等承载力的条件下,450的方桩,其边长为450,按照上表中桩心距照3.5d算为450*3.5=1575,其面积计算为450*450=202500,而500的管桩按照同样的标准计算其桩心距500*3.5=1750,其面积计算为3.14*250*250=196250。而50

5、0的管桩其周长为500*3.14=1570,450的方桩其周长计算为450*4=1800.显然,在压桩过程中它们对土体产生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500的管桩对土体的影响远小于450方桩。如考虑到内孔进土的问题,将两种桩型均归类为半挤土桩的话。450(260)的空心方桩内孔截面积为53066。500*100的管桩内孔面积为70650。可以看出,前者内孔容土量小于后者,所以挤土效应则大于后者。桩型方桩(450)管桩(500)d 取值450500桩的最小桩心距15751750桩面积202500196250桩周长18001570根据上表中450的方桩和500的管桩计算结果的对比不难看出,在竖向承载力相当

6、的情况下,方桩(450)在面积比管桩(500)大的情况下(或者说方桩(450)在挤土效应更明显的情况下),其桩的最小中心距的取值反而比管桩的要小,这明显有驳设计桩的最小桩心距取值的初衷,无法在同等对比的情况下保证项目质量,这种情况的存在将会如下结果:由于方桩的最小桩间距不够给工程埋下隐患。同时方桩和管桩对比,在同等面积的情况下(方形和圆形对比同等面积的情况下方形周长比圆形大)其摩擦力较大,对应的由其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也就越大,或者换句话说其对土体的扰动也就越大,为了减小挤土效应的影响其最小桩心距d的取值也应该越大,才能尽可能的抵消由于挤土效应给工程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表面积的大小将是决定桩的挤

7、土效应的重要因素,那么就方桩和管桩在桩的最小中心距的换算上应该以其面积为主要数据,对于方桩可以将其面积折算成圆面积并以折算后的圆的面积所取得直径为计算基础,这样才能更加合理,例如方桩(450)其面积为450*450=202500,再换算成同等圆面积下的直径为R= 2*=507.9,桩的最小桩心距d的取值应该取507.9,由于方桩的摩阻力较管桩大,所以合理的情况下,倍数应该高于管桩,摩阻力和表面积有关,如不考虑桩长从单位面积来算,就是和边长有关,还是以方桩(450)和管桩(500)为例,方桩(450)边长为450*4=1800,管桩500为3.14*500=1570,那么方桩和管桩摩阻力的系数关

8、系应该是1800/1570=1.15,倍数的系数取值如果简单的按照该系数算应该是3.5*1.15=4.03,取4倍。那么方桩(450)的桩的最小桩心距应该是507.9*4=2031.6而不是现在的1575.综上所述,建议桩基规范第3.3.3.1条注1条修订为:d-圆桩取直径;方桩取边长*1.25或等效圆直径。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桩基规范对于挤土效应的重视。方桩虽然不是新产品,但由于其自身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未在市场上大面积使用,所以一直以来从检查到各方面技术规范都不完善,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不要给后期的施工和建筑物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希望各个有关主管部门能够认真考虑本文中提到的基桩最小桩心距的问题,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提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