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33433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我们上一回讲了范成大的车遥遥篇,讲了他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我也交代了之所以讲这一篇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远离尘嚣、远离城市的一个地方,看到夏夜夜空里的月亮和星星,心有所感,便想起车摇摇篇。讲完后我自己还写了一首小诗,记录当时的心情,诗题叫“我最靠近月亮”,小诗云:“默契这东西,怎么说才好呢?凡有边界的都如狱中,人世间最高级的自由,是忠于自我信仰与追求的坦荡,等思念升起,我最靠近月亮”。可是隔了一天之后,我重读自己写的这

2、首小诗,突然发现,其实他的境界虽然貌似跟车遥遥篇、跟“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意境吻合,但细细想来,它倒是跟另外一首名作已经更为吻合。 今天回头去看那彼此依偎的星辰,已经是昨夜的星辰,而缱绻的晚风也已是昨夜的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下李商隐的那首千古名作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吧,诗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先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写的谁?与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个人到底是谁?甚至它是不是一首爱情诗,又或者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历来争讼不已

3、、莫衷一是。其实不光是这一首无题了,李商隐共作有十六首无题,包括他的无题,包括他的著名的锦瑟,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谜题,“一篇锦瑟解人难”,十六首无题诗更是如此。象这一首无题,李商隐到底跟谁“心有灵犀”?粗粗的数一下,在文学史上大概就有不下八九种解答,你比如说吴乔的西昆发微里说(“义山无题诗,皆寓君臣遇合,得其旨矣。”),这个心有灵犀的对象啊是皇帝,认为李商隐是在用爱情诗的笔法,写政治的期望,这就是把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当作政治讽喻诗来看了。在这种观点支撑下,又有一说认为李商隐“心有灵犀”的政治讽喻也不是皇帝,而是李商隐的发小,后来子承父业做了宰相的令狐绹(吴乔西昆发微称昨夜二句“述绹宴接之地”,身

4、无二句“言绹与己位地隔绝,不得同升,已而两心相照也”,结尾二句“结唯自恨,未怨令狐也”。),事实上后来令狐绹大权在握,李商隐确实写了不少诗给他,希望得到这位发小的帮助和提拔。 当然文学史上绝对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这毫无疑问是一首爱情诗,那么李商隐心有灵犀的对象,有的说写给他的夫人王夫人的,有的说是写一个貌美的女道士(胡以梅唐诗贯珠释根据同题另一首作品中的“闻道阊门萼绿华”等诗句,认为“席上本有萼绿华其人”。),还有的说是写他岳父王茂元的姬妾(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认为这诗是“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睹其闺人而为之”。),也有人说这是令狐宰相家的姬妾(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有“或云在令狐相公家者

5、,非也”的话。),甚至还有观点认为这不仅不是某些达官贵人家的姬妾,而是是娼门妓女,像纪晓岚甚至说,这二首无题“直是狭邪之作”,(据说,纪昀说过“二首直是狭邪之作,了无可取”的话(瀛奎律髓刊误引),那就是以娼门歌妓示之了,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李商隐的这个“心有灵犀”的对象根本不是女子,而是少年得志的某位帅哥(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根据同题另一首作品中的“闻道阊门绿萼华”一句,推测“其人必少俊而骤躐清华者”。),你看这些答案简直就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李商隐可惜生错了时代,如果他生在今天的话,绝对是娱乐八卦媒体重点报道的对象,那么到底该怎么面对李商隐的这一首无题,甚至那一组无题,包括他的锦瑟这些

6、名篇呢?我个人主张,尤其是在面对李商隐的这些谜题式的创作的时候,除了要用训诂解读法、要用意象、意境解读法,最最根本的尤其是面对李商隐,还是要用到知人论事、知人论诗的解读方法,也就是必须先把握他的人生,然后通过他的人生,去了解、触碰他的心灵、他的灵魂以及去体会他的性格、他的个性、他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触碰到他文字背后、诗歌背后的情感。 说起李商隐的人生,也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他虽然出身于一个小官吏之家,但父亲去世得早,还不到十岁,他的父亲李嗣就去世了,李商隐只得随母返乡,寄人篱下,过得极艰苦清贫的生活,而且因为李商隐是家中长子,所以他早早的就背负上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李商隐很小

7、的时候就为人“佣书贩舂”以贴补家用,所谓“贩舂”也就是给别人家舂米,要当苦力的,而“佣书”呢,就是替别人抄书。穷人的孩子总是早当家,李商隐做舂米这样的力气活不知道做的怎么样,但是他抄书的时候很用心,书法也越来越漂亮,然后他族中的一个堂叔非常欣赏这个既用心又很有才气的孩子,就主动教他经学,小学与古文的创作,所以少年时候的李商隐文章就已经写得很漂亮。后来有两个很关键的人物,成为李商隐的伯乐,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令狐楚,也就是令狐绹的父亲,宋人蔡居厚的蔡宽夫诗话里头说,白居易晚年的时候,他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说,希望我死后啊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后来李商隐的大儿

8、子出世的时候,就取名叫白老,但这个儿子呢却十分的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的时候才十分的聪慧,于是大家都开玩笑说,看来白居易投胎投的是这个小儿子。 我们知道所谓“元白”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是诗文创作的通俗化运动,而令狐楚呢则是唐代有数的骈文大家,也是一代宗师。我们现在的文学史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特别强调现实主义,特别强调贴近民众的创作,但事实上在古代因为汉语的独特性,尤其是汉语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精致典雅的韵文创作其实才是文学史上真正的主流,而像四六骈文它其实就是典型的韵文创作的一种。而汉语,其实汉语文学也特别适合骈文的创作,我们今天在文学史上基本上已经不怎么提骈文的重要性了,大家所熟知的也不过就

9、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或者李密的陈情表,但其实你像诗词的发展,尤其是格律诗的发展与骈文的奠基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四六骈文最讲求对仗工稳、声韵起伏,而像律诗,你比如说颔联、颈联的严整对仗,平仄黏对(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黏联起来。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 型,则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不合乎黏的规则的,叫失黏;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初唐

10、时,格律未严,黏的规则尚未确定下来,所以有少数失黏的现象,直到王维还是如此。杜甫的诗中也有个别失黏的例子,如永怀古迹(其二)的颔联和首联就是失黏。至于对的规则,似乎确定得较早,所以在唐诗中极少失对的情形。宋代以后,失黏和失对成为大忌,更没有人犯这些规则了。注;这都是第一次听说)其实严格说起来,都是从骈文的影响发展而来,所以令狐楚作为骈文大家,以及唐代“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重要核心人物,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在当时,都是不可小觑的。经过白居易的推荐,令狐楚一见少年的李商隐,便极为喜欢,甚至是如获至宝,不仅以文坛盟主、当朝重臣的身份,与少年的李商隐结为忘年交,还主动教他骈文的创作,所以两人亦师亦

11、友,令狐楚见李商隐家境贫寒,就让他陪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伴读,因此给他一份不菲的收入以资家用,所以令狐楚对李商隐的知遇之恩确实时所仅见。 这里岔开一笔,这个令狐(lng h)这个姓不读令狐(lngh)啊,因为有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所以这个姓为世人所知。其实他是姓名中以封地为姓的一个典型,是晋国当时的国君给周文王的后裔的封地,那么令狐之地呢其实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临猗县。令狐楚是李商隐的伯乐,也是他的老师,他的儿子令狐绹也是李商隐的发小,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欢甚至超过对自己儿子的喜欢。李商隐聪明绝顶跟着令狐楚学骈文创作,没过多久,水平就丝毫不逊色于令狐楚了,这让令狐楚倍感欣慰。这个令狐楚后来不论走到哪都把

12、李商隐带着,逢人便讲李商隐的大才呀,据史料记载,说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爱到什么地步?说但凡听到有人夸奖李商隐,令狐楚就会欣喜若狂,要是有人诋毁李商隐,令狐楚就会大发雷霆。所以令狐楚临终留下两个遗愿,一是给皇帝上谢恩表一定要让李商隐写,另一个是自己的墓志铭,一定要让李商隐写。可见,从骈文创作的角度上来看,在骈文一代宗师令狐楚那里,能入他法眼的大概只有李商隐一人,而从长辈对晚辈的情感来看,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爱与呵护,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孩子,可是令狐楚生前李商隐一直没能考中进士。后来还是在令狐楚死后,在他的发小令狐绹的帮助之下,李商隐才终于考中了进士。由此看来,令狐一家对李商隐的知遇之恩世所公认、世所周

13、知,可是在文学上无比聪慧、天资绝顶的李商隐,在政治上,他的眼光其实大概就像李白一样,真正绝顶的文学家像李白、像杜甫、像屈原、像苏东坡大概其实都不适合从政,李商隐也是这样。 在令狐楚死后,清源节度使王茂元看好李商隐的才华,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许给了李商隐,李商隐出身低微,当然愿意攀附,不仅做了王家的女婿,还供职于王茂元的幕府,这本来好像是件好事,李商隐却不知不觉间犯了官场的大忌。什么大忌呢?我们前面刚刚说过,令狐楚他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核心成员,而李商隐的这个老丈人王茂元,他则是“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核心成员,对于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读作chn yn qu,虽然“恪”

14、字普通话念“k”,陈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恪(qu)儿”,注:感觉自己好多字都不认得,太差劲了。努力学习吧!)就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而“李党”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史学界大多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党呢则是没落的门阀士族。 李商隐这个文学上的天才,但在政治上真可谓实在没有眼力劲,他大大的受恩于“牛党”领袖令狐楚,却在令狐楚死后,联姻投身于“李党”领袖王茂元,所以“牛党”普遍认为他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是个小人。连新唐书、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都是“无行”、“无行文人”(旧唐书,“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

15、,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完全是从“牛党”的角度进行评价,但反过来“李党”鉴于他原来和令狐楚的关系,鉴于他的成长历程,又对他根本不重视,所以后来李商隐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他醒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可是木已成舟,生米已然做成熟饭,连答应了父亲令狐楚要照顾李商隐的令狐陶,后来也和他几近于绝交,所以仕途上的李商隐一步错,步步错,后来进退失据,一生屈居下僚。再加上他自幼经历的苦难,从小忍辱负重、养家糊口,如今进退失据,苦楚难言,所以这加剧了他本来就非常内向的心理,也养成了他趣旨幽微,言近意远的诗文创作习惯。“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郑笺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汉郑玄兼

16、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宋梅尧臣代书寄欧阳永叔诗:“问传轻何学,言诗诋郑笺。”、这里借郑笺指解释,是说李商隐的诗这么美,可惜没有人为之做注解)。历来解读李商隐的诗都费尽思量,根本的原因其实就在于李商隐自己的心情、心绪本来就凄苦难言。所以对于这样政治前途黯淡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李商隐,我个人认为,他的那些无比美丽却又隐晦晦涩的爱情诗,其实就是他自我灵魂的救赎。现实沉重而荒凉,他只有活在自己深情的世界里,才能真正获得温暖与缱绻。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心有灵犀”呢?就像我在开篇时候所说,默契这东西,怎么说才好呢?凡有边界的都如狱中。其实不读李商隐,这个世界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