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33269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请问:(1)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2)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因为完全放开也不宜,因为铁路是个垄断部门,而且买火车票者以低收入者为主,火车票是不可替代品,因此如果完全开放市场的话,那么火车票就会被票贩子完全收购走,而票是极其有限的,要买票的人又是票的无数倍,这个时候就不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了,因为在供求关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如果价格过高,就会减少购买数量,但是火车票是不

2、可替代品,如果价格过高,就会有很多人买不起票,回不了家,到时候就不是价格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了。另外严格限制价格不利于调节供求,也会出现票贩子。(2)应该适当逐步放开价格,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 还可适当提高票价(抑制需求)同时增开临时车次(增加供给)。(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各取所需。具体做法有: 政府干预铁路部门自身提高车票实名制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稳定用工来源,减少劳动力的流动1、教材文章节约时间创造财富。刚到美国的人多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宫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其实资源丰富只是富足的条件之一。如果不

3、能恰当地利用每种资源,到处存在着浪费,富足仍旧是泡影。但所有的富国却毫无例外地有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办事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寻求富强之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灭浪费上。有人把一切节约最终归结为时间的节约,这并不正确。因为并不是单单有了时间就可以创造出一切资源来,所以时间固然要节约,其它资源也是要节约的。美国人是如何节约时间的?我们应怎样做?(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美国许多文具商店里都有“电话留言纸”出售,上面印着日期、时刻、受话人姓名、发话人姓名,内容栏里又分:请回电话到XXX号,等一会再来电话,等等。有了电话留言纸,受话人不在办公室把信息传达给他就简便多了,免得对方

4、再三再四拨电话,既浪费时间,又占用线路。一张电话留言纸所费不足1美分,而打一次本地电话要10到25美分(不同城市价格不同)。这个办法对中国也许特别有用。(2)观察美国大城市马路上来去的行人,可以看到大多数是行色匆匆与时间赛跑的人,但也有不少优哉游哉观光消遣的人。在地铁出入口也可以看到这两类人,赶时间的人嫌自动扶梯还不够快,在扶梯上从左边超越别人抬腿往上走,其余不着急赶路的则靠右站立。这段时间不长,大概几十秒钟吧,但是注意左右分道,以便各得其所。其实,这种节约时间互相提供方便的习惯不仅美国如此,一切发达国家里都已制度化。相信在我国只要大家逐渐懂得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也会采用此种方法,不过开头

5、的时候总得有人来提倡。(3)大家都守时,准时开会,准时开车,准时营业等,可以避免在互相等待中浪费时间。美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旁,常设有闪光的电子报时板,轮流显示时间和气温。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戴有手表,汽车里也有钟,电子报时板真正的用途是催促人们守时。守时是合作的前提,它的确切含义是在某一时刻完成某项工作。在一个组织复杂的社会内,一个人的不守时,会影响一大片。(4)鲁迅塑造的阿Q,他的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爱好。其中一条就是喜欢看热闹。看热闹是时间多得没有用场的人的爱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时间有转化为金钱的潜在可能,因而很少有人肯花宝贵的时间去看热闹。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

6、在吵架。出于好奇心而去关心别人吵架,穷一辈子的时间也看不过来,别的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5)排队是浪费时间的一大原因。彻底消灭排队现象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代价太高。因为服务设施要按业务高峰来安排,在其余时间就造成浪费。在美国,银行、邮局、超级市场等在繁忙时也难免排队。但他们有一些尽量减少排队时间的不成文规则。首先是每个人都自觉地有秩序地排队,而不围在服务窗口争先恐后。其实,围住服务窗口丝毫不能缩短排队时间。相反,人多嘴杂,还可能发生差错,反而浪费时间。对顾客来讲,没有了先后顺序,全凭力气朝前挤,不但增加心理上的紧张,有时还为扒手行窃创造了机会。(6)美国人节约时间的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些,但上面这

7、几条是不必花投资,立刻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也能做到,恐怕每年能多创造出上亿元的财富。总之,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1、请看下面一段关于18世纪初,一个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写的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蜜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蜂群百业昌盛、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这种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整个社会凋敝,最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请回答:(1)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个寓言。(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不同,这种矛盾被称为什么?我们应如何认识

8、?(3)这个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个寓言。答:这个寓言认为节约无助于整个经济发展,奢侈地浪费才是致富之道。凯恩斯从中受到了启发,并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决定原理)。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不同,这种矛盾被称为什么?我们应如何认识?答: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有悖,

9、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的悖论”。传统观念认为节约是美德(储蓄增加是好的),而消费减少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使经济衰退,挥霍浪费是恶德(储蓄减少是恶的),而消费增加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使经济繁荣。这一传统观念就与寓言或上述理论相矛盾。(3)、这个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答: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节俭,但是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点。这说明,看似荒谬的蜜蜂的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现实启发意义。当然,刺激总需求(经济)不仅仅是消费,还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变革、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1、教材里文章“最大

10、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个说法原出于英国哲学家边沁对于道德的解释,现在常常出现于政治家的口号中,因为它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那么多数人的幸福显然比少数人的幸福更好,而且更多的幸福也应比较少的幸福更好,所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似乎天经地义地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请问教材观点是怎样的?(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答:(1)这种看法有两个根本性毛病。第一,每个人很自然把自己置于“最大多数人”的行列之内,但万一自己沦落为少数人就难免陷入悲惨的境遇。所以我们应当追求的或许是“社会上最不幸的人也有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只讲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顾其他人。第二,所谓

11、“最大幸福”,只有当幸福的大小可以比较时才有意义,否则无从比较何者更为可取。(2)经济学假定人们倾向于更多的物质享受(包括服务)。换句话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人总希望更多的消费。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可以购得各式各样的消费,于是金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借助于权力也可以得到消费,则权力也成为追求的目标。非但“物质享受可以提供幸福”的论断存在上述许多疑问,还有种种迹象表明,一些人物质享受的增进可能导致另一些人的痛苦。如嫉妒原是人性中最恶劣的成分,但它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如果“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确实是我们的政策目标,那么防止那些可能引起周围人群因妒忌而痛苦的变化便是合理的,或者更彻底地,从法律上

12、断绝一切个人发财致富的机会,从道德上谴责一切追求个人消费的权利。(3)要研究“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虽然存在上述许多困难,但无疑这个题目具有极端的重要性。1、教材文章喜欢搬家的美国人。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请问: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美国人尤其喜欢挪窝,每年全国约有17%的人搬家,其中60%就地搬迁,40%迁往外地。据最近报导美国人平均每5年搬一次家,年轻人不到一两年就搬一次,有的甚至几

13、个月就迁一次。美国人之所以爱搬家,据分析原因有四:一、为寻找就业机会。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招聘的广告比较多,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人往高处走,年轻人随着收入的逐年增加,他们就开始不断往条件和环境好的地方搬。二、为方便子女上学。美国白人和亚裔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为找到学习环境好,教育质量更高的中小学校,他们会经常搬迁。三、离婚率高导致搬家频繁。美国人婚恋随便,不少人一辈子离、合好几次,每离一次婚就得搬一次,结一次婚又得搬一次。四、迁居自由,搬家简便。美国没有户籍制度,迁居不受任何限制,不必经过任何人批准。搬迁容易,也很方便。专门的搬家公司用汽车帮你直接搬到新住地。

14、美国人搬家主要是搬一些皮箱、衣被、餐饮器皿等小件细软。家俱一般都不搬,就地卖掉,迁新居后,再按房间大小、色调重新购置家俱,故搬家十分简单。)答:(1)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有的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的想节省开支,有的为了照顾亲人,等等。但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变动。(2)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搬家不必经过任何人的批准,甚至也不需要到警察局去报告一声,搬家也很方便,有专门的搬家公司,有的专管本市搬家,有的则经营往外地饿搬迁,但家具一般是不搬的,多半就地卖掉。(3)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首先住房市场则可以用租金的不同来补偿条件的差异,因而各

15、方可以有较广泛的选择机会,第二,在住房市场条件下,通过房租水平的升降,供应和需求永远是平衡的。(4)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鼓励“居者有其屋”,所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办法是贷款所付的利息不用交所得税。(5)启示: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到: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还可以看到: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2、协和医院是北京,也是全国有名的医院之一。大家知道,在这类名牌医院看专家门诊有多难。据说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

16、元,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也可以看得上专家门诊。但照样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请问:(1)这是为什么呢?(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怎样?(3)你认为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呢?(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答:(1)这是因为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即政府规定了价格上限。这种价格远远低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供给不足),使得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使得不得不采取一些办法解决供给不足。如实行配给制、采用排队制、实行实名制等。但不可避免的引起资源浪费、腐败受贿、权钱交易、黑市交易等后果。(3)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我认为还是应该逐步放开价格,由供求决定。当然,在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