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32506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性)的构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會所課程大綱當代社會學理論:社會(性)的構成教師:林文源時間:週四下午二到五點Office hour:by appointment一、課程說明:本課程為介紹當代社會與文化理論中,對社會存在、人的社會性存在、社會性(sociality)提供的一些重要理論架構。但是,這種介紹永遠不可能全面,這些介紹受限於我的興趣與能力。因此,與其說這堂課是在介紹、或為大家解經,不如說,我希望由一些理論的例子,介紹大家體會所謂念理論是怎麼一回事,進而甚至能摸索出由同學各自關懷出發的做理論能力。理論,在此不但被視為一種提供分析視野的概念工具,同時亦是社會文化學者試圖理解、介入社會現象的一種嘗試。理論不是一種萬用工具

2、,也不是一種普遍視野,它與其出身的學術、社會與政治脈絡密切相關,本課程將介紹數個理論典範的關懷與對話關係,希望一方面提供理解當代社會文化理論辯論的參考架構,另一方面探討近來各種企圖描繪社會文化操作的嘗試。具體來說,本課程採取引導、回顧與對話的方式,探討社會理論的重要議題之一:社會性的構成。本課程由人文主義的討論出發,介紹以(女性)經驗立場的立場論、以身體存在的(存在)社會、再介紹環繞在解決過去社會學理論中企圖解決決定與自由的社會根本性質的討論:包括Bourdieu的慣習論,以及當前逐漸成為重要取徑的critical realism。之後介紹從符號學轉向到後結構的相關討論:包括符號學研究、Fou

3、cault、Butler的物質化社會理論。最後,在進入以對當代社會的時間、空間、物質性的辯論。希望藉此能使同學對能體會當前理論思潮的幾個重要議題。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理論必須有用才能有效(傅科有效的歷史的意義下),因此,念任何理論永遠不要忘記其與現實經驗的關連。但記住不是拿(此時此地)現實經驗去佐證(彼時彼地的)理論,不是拿(東拼西湊的)現實經驗去附和(具體社會學術脈絡下的)理論,也不是拿(抽象的)理論去切割(此時此地的)經驗。理論總是因為是源自思考面對現實經驗的疑惑,才不是術語堆積、空言幻想、文字遊戲。希望這堂課,可以讓大家慢慢體會理論如何在特定學術社群、思想傳承、社會歷史關懷的交集下產生

4、。這是做理論的第一步。二、課程目標:(一)帶領同學熟悉關於分析社會構成的重要社會文化理論。(二)讓同學理解幾個重要理論典範的彼此關連。(三)讓同學掌握各理論的關鍵議題。(四)讓同學體會理論的思考與意義。三、課程設計與要求(一)閱讀:除導論外,本課程分為四大單元:The humanist society、 The dilemma of the social、 The semiotic turn、 Revising time, space, and materiality of the social,共17周,每週有指定閱讀材料,同學需事先閱讀,並準備問題。(二)講解與討論:教師上課時會對閱讀材料

5、進行背景與內容講解,同學必須參與討論。(三)課堂報告:由一位同學負責當週指定閱讀的報告。希望能盡力做到試圖找到該理論的社會脈絡、學術對話脈絡,以及該理論在作者思考體系中的脈絡。作為當週報告的補充。(四)考核:課堂表現、課堂口頭報告、期中報告與期末報告。同學需交兩次期中小報告,每次報告選擇某個理論主題,閱讀至少三篇相關的文獻,交一份review作為期中報告。若能運用更多論點與文獻,進行critical review則更好。四、課程進度:第一週 主題:導論介紹本課程,簡介本課程各週主題,並討論修課同學對這些議題的熟悉程度,視狀況調整閱讀材料。參考閱讀:一、Kuhn的典範概念。 Kuhn, Thom

6、as 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二、各種歷史。要能做理論,或進行理論思考,除了需要抽象思考與閱讀能力,但在閱讀理論之外,還要能夠理解理論,才能進而進行創新的理論思考。因此,建議在閱讀特定理論時,需要試圖找到該理論的社會脈絡、學術對話脈絡,以及該理論在作者思考體系中的脈絡。才能不只是背誦理論夸夸空言。三、各種本地史(視妳你的本地定義有多廣),與台灣相關研究。根據上述所言,要真能做理論,則希望同學能對。記住這不但不要大家套用、也不是比較、而是找到對你妳所

7、關懷的特定經驗有意義的某種思考、切入方式。問題:1、什麼是理論?理論跟經驗現象的關係是什麼?理論要做什麼用?2、社會性(sociality)、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社會關係(socialrelation)。單元一:The humanist society3/15第二、三週 主題:Situated sociality指定閱讀:Smith, Dorothy. 1987. The Everyday World as Problematic: A Feminist Sociology.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參考閱讀: Yo

8、ung, Iris M. 1990. Throwing Like A Girl and Other Essays in Feminist Philosophy and Social Theory.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raidotti, Rosi. 1994. Nomadic Subjects: Embodiment and Sexual Difference in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問題:

9、1、如果Smith的觀點提出很重要的立場(standpoint)問題,也就是由社會行動者所在的處境,去看構成社會的隱形工作。妳你覺得這種分析角度跟強調壓迫關係的結構觀點,有何不同?2、試著思考,除了性別外,還有哪些議題適用於,這種立場觀點?3、這種立場觀點,對社會結構論,提供哪些批評與補充?3/22第四週 主題:Embodied Sociality指定閱讀:Merleau-Ponty, Maurice. 1962.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refaceYoung, Iris M. 1990.

10、 Throwing Like A Girl and Other Essays in Feminist Philosophy and Social Theory.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141-174, P.189-209參考閱讀:Garfinkel, Harold. 1967.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y. Cambridge: Polity.Schutz, Alfred. 1973.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Evanston, Il

11、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Lynch, Michael. 1993.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Ordinary Action: Ethnomethodology and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h1Lash, Scott. 2002.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Ch12問題:1、身體的重要性在哪裡?除了因為很流行,感覺很有趣之外,請以現實意

12、涵想一想?2、將身體帶進社會學,對古典理論的衝擊何在?貢獻何在?單元二:The dilemma of the social3/29第五週 主題:Realist sociality指定閱讀:Sayer, A. (1992). Method in Social Science. NY, Routledge. P.10-104參考閱讀:Archer, M. S. (1982). Morphogenesis versus Structuration: On Combining Structure and Ac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33(4): 4

13、55-483.Archer, M. S. (1988). Culture and Agency: The Place of Culture in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rcher, M. S. (1995). Realist Social Theory: the Morphogenetic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rcher, M. S. (2003). Structure, Agency and the Internal Conver

14、s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ayer, A. (2000). Realism and Social Sci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問題:1、根據其理論內容推敲,你妳覺得批判實在論為何會發展出此思考架構?2、針對上週的一些問題,這套架構有何重要之處?能解答哪些新的部分?留下哪些新問題?4/19第六、七週 主題:The reproductive habitus 指定閱讀:Bourdieu, Pierre. 1980. The Logic of Practice. Stanford, Calif

15、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P.1-121, P.122-199參考閱讀: 林文源 (2001). 醫療化再思考.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 29: 213-50.先看葉啟政再看這篇。如果會看的話:)葉啟政 (2000). 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 台北, 三民書局.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 Routledge.Jenkins, Richard. 1992. Pierre Bourdieu.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Merleau-Ponty, Maurice. 1962.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Crossley, N. (2001). The Phenomenological Habitus and Its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Society 30(1): 81-120.問題:1、Bourdieu的對話對象是哪兩種社會觀?他特別指出p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