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32352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 慎交友 交好友(讲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群书治要成书于唐贞观五年,是由魏征等人“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从唐前经、史、子三大部类中的六十八种文献中,选取与治国理政相关的理论经验编纂而成,是古圣先贤治国理政智慧精华的集大成之作。群书治要深刻影响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直接促成“贞观之治二群书治要中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在如何交友的问题上,群书治要就为年轻人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群书治要毛诗云:“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

2、好有坏,好的影响可能使自己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所以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有所选择。关于如何交友,群书治要告诉我们如下几大原则。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群书治要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群书治要周易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说同一类的

3、事物自然会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人也是如此。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对曾子说:“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其次是要结交有德行的朋友。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中记载,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

4、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J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因此一定要与德行高尚之人交朋友。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亦然,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群书治要墨子以染丝作比喻:“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黄色。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不能不谨慎啊!”群书治要孙卿子也有类似的阐述:“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5、人虽然本性质朴美善,心地聪明智慧,也必须请教贤师教导,选择良友相交。因为如果人得到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么他每天听到的就都是尧舜禹汤的道理;如果人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那么他所见到的就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这样,人每天在道德方面不知不觉地不断进步,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在群书治要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区分“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J所谓“益友”,就是正直

6、无私、宽恕、博学多闻的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劝谏自己的过失、宽宏大量、多闻通达,和这样的朋友交往,可以帮助自己改过迁善、拓开心量、解决迷惑,因而是有益的。所谓“损友”,是指恭谨周旋、善于面柔、巧舌如簧的朋友。恭谨周旋的朋友言语巧妙、决不得罪人,这种人善于奉承,说出来的话就很可能失去正直;善于面柔的朋友,只是着重在表面做文章,往往缺乏内心的仁德;巧舌如簧的朋友,可以无理辩三分。交这三种朋友对自己都有损害。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J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

7、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群书治要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二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人的一生,离不开交朋友,领导干部

8、也不例外。但有一点应该明确:领导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交友不是纯粹个人的事,事关能否公正用权、廉洁从政,所以必须慎重。群书治要是唐贞观初年魏征等贤臣受命于唐太宗编辑的一部匡政著作。其中的吕氏春秋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说,并不是真的会相面,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并以此判断这个人的品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J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交友不慎”。海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张发落马后在狱中这样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小事,实为关键

9、。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甚至在你迷途时当头棒喝,促你清醒;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J这段迟来的忏悔,从反面道出了交友的重要性。事实一再证明,有些官员就是因为择友不慎,在从政乃至整个人生之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把权力当成“资源”来开发,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行贿者人人都是“垂钓者”,结交领导干部是冲着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利益来的。领导干部如果迷恋财色名利,一旦遇到恶友的引诱,很容易利令智昏、情令智迷,陷入欲望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走上一条不归路。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说:“对于领

10、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领导干部在交友方面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这样,从政为民之路才能走得宽、走得远。权力的运用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择友交友尤需慎重。人的一生,离不开交朋友,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他们掌握着公共权力,交友不是纯粹个人的事,事关用权是否公正,从政能否廉洁。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干部广交朋友,尤其是到基层交朋友。但是他同时也强调广大干部交友要慎重:“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

11、当中有政治。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魏征、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贤臣受命于唐太宗编辑的一部匡政著作,这本书撷取了前代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华,奠定了“贞观之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如何交友问题上,群书治要为领导干部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是怎样的。如果这个人是平民百姓,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

12、律,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如果这个人是侍奉君主的臣子,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诚实守信、喜好品行和善德,这样的人,他侍奉君主会一天比一天侍奉得好,官职也会一天比一天高升,被称为,吉臣,如果这个人是君主,他的朝臣都是贤德之士,左右侍奉的人也都很忠诚,他一旦犯有过失,群臣能犯颜直谏,为他指正,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安定,他自己会一天比一天受人尊敬,天下百姓更会一天比一天心悦诚服,这就是,吉主,我不是会给人看相,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看相人只是通过观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能够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由此可见,择友对领导干部而言不

13、是一个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前程命运,因而不能不重视。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交友不慎工事实一再证明,有些官员就是因为择友不慎,在人生之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由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权力的运用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对于掌握着大小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一旦拥有权力之后,有些人是把权力当成“资源”来开发的。如果掌权者迷恋“资源”开发,追求权力寻租,早晚会出事。行贿的人人都是垂钓者,受贿的个个死在鱼钩上。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醒领导干部:“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J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

14、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所以,即使是清官,在交友方面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至为深远。群书治要墨子记载的一则故事,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墨子见了染丝的人之后感叹地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黄色。如果投入的颜料变化,那么所洗染成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发生变化;丝放进五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里,它就变成五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不能不谨慎啊!”群书治要孙卿子中进一步阐述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一个人虽然禀性质朴美善,心智聪慧,还是必须求得贤师

15、学习、选择贤友交往。如果你得到的是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么你每天听到的就都是尧舜禹汤的道理;如果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那么你所见到的就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你每天在仁义道德方面不知不觉地不断进步,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现在结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群书治要中记载着齐桓公一生的发展轨迹及其悲惨结局,正说明这个道理。齐桓公发展初期,因重用管仲、鲍叔牙等忠贤之人,使得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身为五霸之首、国为七雄之一。但是,当管仲、鲍叔牙过世后,齐桓公忘记了管仲的提醒,任用结

16、交了竖刁、易牙、开方等奸佞之人,结果权被窃取、国遭祸乱,自己死后尸体生蛆都无人掩埋。一代霸主,前后的遭遇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就在于他所结交和重用之人有本质的不同。古人云广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亲近善良的、有德行的朋友,就像在雾水、露水中行走,虽然打湿不了衣服,但时时蒙受其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受到好的熏陶。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记载着孔子的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说:“我过世后,子夏的德行会与日俱增,而子贡的德行却会与日俱减。“曾子问其故。孔子回答广因为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德的人相处;而子贡恰恰相反,他喜欢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这就是古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以类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