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3211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物理复习专题 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物理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物理学中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中学物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考生有“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求解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

2、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可以说,任何物理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都是数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本专题中所指的数学方法,都是一些特殊、典型的方法处理中学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极值法、几何法、图象法、数学归纳推理法、微元法、等差(比)数列求和法等一、极值法 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等 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3均值不等式 二、几何法 、 利用几何方法解物理题时,常用到的是“对称点的性质”、“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以

3、及“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类问题、物体的变力分析时经常要用到的相似三角形法、作图法等与圆有关的几何知识在力学部分和电学部分的解题中均有应用,尤其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类问题中应用最多,其难点往往在圆心与半径的确定上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依切线的性质确定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应的切点,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长为半径2 依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并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 图1413 交弦定理(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来确定半径,如图141所示 此

4、两种求半径的方法,常用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习题中 三、图象法 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的方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复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如图象的识别、制作等) 1物理图象的分类 整个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象,按图形形状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直线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st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v-t)图)、恒定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图象(uI图)等 (2)正弦曲线型:如振动的xt图、波动的yx图、交变电流的et图、振荡电流的it图及电量的q

5、t图等(3)其他型:如共振曲线Af图、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fr图等下面我们对高中物理中接触到的典型物理图象作一综合回顾,对物理图象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归纳.2.物理图象的应用 (1)利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更简化,思路更清晰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运用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如变力分析中的极值类问题等(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学式表达,还可以用物理图象描述,但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出整个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诚然,不是所有过程都可以用物理图象进行描述的,但

6、如果能够用物理图象描述,一般说来总是会更直观且容易理解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将物理过程表述为物理图象,从物理图象上分析物理过程 (3)利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实验数据 运用图象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它除了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比较以及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特点之外,还可以求解第三个相关物理量,且运用图象求出的相关物理量也具有误差小的特点 在讨论实验误差时,通常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但有时运用数学法分析显得很繁琐,且物理意义不太清晰,倒不如一幅图象简单、明了 3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图象 (1)运动学中的。S-t图象、v-t图象、振动图象以及波动图象等 (2)电学中的电

7、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等势面分布图、交变电流及电磁振荡图象等 (3)实验中的图象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a-F图、a一1/m图,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要画I一U图,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要画U-I图,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要画的T2一L图等 (4)在各类习题中出现的图象如力学中的F-t图、电磁振荡中的qt图、电学中的P-R图、电磁感应中的一t图、Et图等 4对图象意义的理解 (1)首先应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例如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运动学中的S一t图象和vt图象、电磁振荡中的it图象和

8、qt图象等 (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 “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着一个特殊状态 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t图象中的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相对变化率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中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大小以及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如s-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v一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Ut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等 图14-2 图14-3 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

9、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ut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其中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如图142所示,F一t图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冲量的大小;如图143所示,FS图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多少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如图144所示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画出的UI图象,其纵截距E即等于电源电动势,横截距I0为短路时的电流,图线条率的绝对值则等于电源内阻图14-4 四、数学归纳法 在解决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从特殊情况出发,类推出一般情况下的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

10、证明,从而确定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此类题要求注意在书写上的规范,以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 五、微元法 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微元法解题的思维过程: 1隔离选择恰当的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或一小块面积,也可以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或一小段时间但必须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2将微元模型化(如视为点电荷、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并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这个微元与所求物体的关联 3将一个微元的解答结果推广到其他微元,并充分利用各微元间的对称关系、矢量

11、方向关系、近似极限关系等,对各微元的求解结果进行叠加,以求得整体量的合理解答 六、三角函数法 三角函数反映了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解题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例如:讨论三共点平衡力组成的力的三角形时,常用正弦定理(拉密定理)求力的大小;用函数的单调变化的临界状态来求取某个物理量的极值;用三角函数的“和积公式”对结论进行化简等 七、数列法 凡涉及数列求解的物理问题具有多过程、重复性的特点,但每一个重复过程均不是原来的完全重复,而是一种变化了的重复随着物理过程的重复,某些物理量逐步发生着“前后有联系的变化”该类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为: 1逐个分析开始的几个物理过程; 2利用归纳法从中找出物理量的变

12、化通项公式 (这是解题的关键); 3最后分析整个物理过程,应用数列特点和规律求解 无穷数列的求和,一般是无穷递减数列,有相应的公式可用等差 八、比例法 比例计算法可以避开与解题无关的量,直接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比例式进行计算,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应用比例法解物理题,要讨论物理公式中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清楚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每个量在公式中的作用,以及所要讨论的比例关系是否成立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比例条件是否满足物理过程中的变量往往有多个,讨论某两个量间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只有其他量为常量时才能成比例 2比例是否符合物理意义不能仅从数学关系来看物理公式中各量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如不能根

13、据R=u/I认定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3比例是否存在讨论某公式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其他量是否能认为是不变量如果该条件不成立,比例也不能成立(如在串联电路中,不能认为P=U2/R中P与R成反比,因为R变化的同时,u随之变化而并非常量) 许多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来定义,常称“比值定义”,如:密度=m/V、导体的电阻R=U/I、电容器的电容C=Q/U、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Ff/FN、电场强度 E=F/q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被定义的物理量是反映物体或物质属性和特征的,它和定义式中相比的物理量无关对此,学生很容易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比例式来处理而忽略了其物理意义,也就是说教学中还要防止数学知识在物理

14、应用中的负迁移数学是“物理学家的思想工具”,它使物理学家能“有条理地思考”想象出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正是有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日益结合,才使物理学日臻完善物理学的严格定量化,使得数学方法成为物理解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典型例题 【例l】 一带电质点,质量为m,电量为q,以平行于Ox轴的速度v从y轴上的a点射入图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为了使该质点能从x轴上的b点以垂直于Ox轴的速度v射出,可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垂直于xy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试求这圆形区域的最小半径 (重力忽略不计)y ox【例2】 如图145所示,长为L、电阻r=0.3、质量m=0.1 kg的金属棒CD垂直跨搁在位于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上,两条导轨的间距也为L,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导轨左端接有R=0.5的电阻,量程为03.0 A的电流表串接在一条导轨上,量程为01.0V的电压表接在电阻R的两端,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向下穿过平面现以向右的恒定外力F使金属棒右移,当金属棒以v=2 ms的速度在导轨平面上匀速滑动时,观察到电路中的一个电表正好满偏,而另一个电表未满偏,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