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31357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推骨伤总结抢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骨伤科此资料蓝本来源于08针推骨伤科代,仅供参考!题型:A1题:50题共50分 X型题:10题共20分简答题:3题共15分,骨折2题、筋伤1题病例分析题:1题共15分,筋伤常见病总论部分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该书首次描述了髋关节脱位2、 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3、 最早提出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的医家是葛洪。4、 在骨伤科疾患中的血瘀多由于局部损伤出血所致,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痛点固定不移。“气伤痛,形伤肿。”5、 危亦林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6、 损伤与肝、肾二脏的关系十分密切。7、 骨科检查:视、触

2、、动、量8、 常用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test)网球肘握拳(尺偏)试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叩诊试验(Tinel征)腕管综合征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test)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test)神经根型颈椎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搭肩试验肩关节脱位抽屉试验交叉韧带损伤麦氏征、挤压研磨试验半月板损伤侧方挤压试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浮髌试验阳性关节腔内积液9、 跟骨骨折结节关节角(Bhler s 角): 30-45检查X线轴位片10、 如何进行三期辨证,其治疗大法有什么? (一) 损伤初期

3、 损伤初期有瘀者,宜采用攻下法和消法。但血与气是互相联系的,在治疗时要治血与理气兼顾。常用的有1)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成汤;2)行气活血法: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3)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十灰散(二) 损伤中期 损伤中期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减轻,但瘀未尽去,筋骨虽连未坚,故宜采用和法。常用的有1)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正骨紫金丹;2)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3)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蠲痹汤(三) 损伤晚期 损伤后期,由于气血耗损,往往出现虚象,虚则补之,故应采用补法。常用的有1)补气养血法:八珍汤,四物汤;2)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归脾汤;3)补益肝肾法

4、:壮筋养血汤、养筋健骨汤;4)温经通络法:若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宜用此法常用的有:麻桂温经汤、大活络丹等。10、手法运用原则:早、稳、准、巧11、手法的作用 (一)整复移位(二)消肿止痛(三)舒筋活络(四)保健强身12、创伤救护的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同时要注意维护伤员呼吸道通畅。止血带止血法一般1h左右要放松一次。搬运(留意一下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P74)骨折概论1、 骨折的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累积应力2、 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线特点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行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可有T形、Y形骨折线

5、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和弯曲畸形嵌插骨折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多发于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裂缝骨折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多发于颅骨、肩胛骨骨骺分离骨折后骨骺与骨干分离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多发于脊柱与跟骨3、 骨折的诊断1) 病史 外伤史2) 临床症状 局部可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3) 体征 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4) 辅助检查 X线/CT/MRI等4、 骨折的合并伤与并发症合并伤: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损伤,其次为周围神经损伤、泌尿系统损伤、血管损伤和腹腔内脏损伤。并发症: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

6、综合征、多脏器衰竭等。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5、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 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5) 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6、 功能复位的标准1) 对线: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塑形时有一定的矫正的适应,但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成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须矫正;膝关节的关节面应与地面平行,否则日后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前臂双骨折成角畸形会影响前臂旋转功能。2) 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

7、对位应达3/4以上。3) 长度:儿童下肢骨折缩短不得超过2cm,成人缩短移位不得超过1cm。7、 骨折的移位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上肢骨折锁骨骨折(P90)多发生在中1/3。骨折严重移位时,锁骨后方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可能合并损伤临床表现: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着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而减少疼痛。固定方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对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即为8 字绷带固定法(亦可用双

8、圈固定法)一般需固定4周。大多数病例均可达骨折愈合。粉碎骨折可延长固定至6周。肱骨干骨折(P94)根据骨折部位分为上1/3、中1/3、下1/3骨折,其中,上1/3 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外。中1/3 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下):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肱骨干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如投弹、掰手腕)所致,常呈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成角、内旋移位。中、下1/3交界处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伸

9、拇受限、伸掌受限。且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临床表现:伤后上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局部可见畸形、环形压痛,有移位骨折可触及骨擦音或骨擦感,纵轴叩击痛。合并有桡神经损失者有垂腕畸形及虎口区感觉异常。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外固定时,夹板长度根据骨折部位而定:上1/3骨折要超肩关节,中1/3骨折不要超过上、下关节,下1/3骨折要超肘关节肱骨髁上骨折(P97)多发生于5-8岁儿童提携角上臂与前臂纵轴形成,10-15,骨折后此角度容易改变。骨折断端向前移位时可能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等,向后移位可能损伤尺神经。肘后三角: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合外上髁。分型(P98):1、伸直型-包括尺偏型和桡

10、偏型,跌倒时肘关节在半曲位或伸直位;2、屈曲型-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3、粉碎型,属肱骨髁间骨折,据骨折线分有T型、Y型,多见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伤后肘部肿痛,活动受限,肿胀明显时鹰嘴两侧的凹陷消失,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擦音及骨擦感,靴状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合并有肱动脉损伤者容易引起前臂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整复手法: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臂和前臂,在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移位。若远段旋前(或旋后),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纠正移位后,若整复伸直型骨折,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再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令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

11、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感。整复屈曲型骨折时,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后将远端向背侧压下,并徐徐伸直肘关节。尺偏型骨折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整复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移位,以防止发生肘内翻。夹板固定:伸直型骨折肘关节固定于屈曲90-110位置3周。屈曲型骨折肘关节固定于屈曲40-60位置2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置1-2周。桡骨远端骨折(P111)桡骨远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尺偏角:20-25 掌倾角:10-15分型:1、伸直型受伤时手腕处于背伸位,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或向掌侧成角,出现典型的“餐叉状”或“枪刺状”畸形。2、屈曲型受伤时手腕处于屈曲位,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或向背侧成角

12、,手腕部形成“锅铲”畸形。诊断要点:1、 病史 手部着地外伤史2、 临床症状 腕部疼痛、肿胀,腕及前臂活动障碍3、 体征 腕部环形压痛、畸形、纵轴叩击痛合骨擦音。伸直型骨折呈“餐叉状”或“枪刺状”畸形,屈曲型骨折成“锅铲”畸形。4、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桡骨远端骨折类型。整复方法(1)伸直型骨折:伤者屈肘90,助手把住前臂,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的背侧,示值桡侧紧扣骨折远折端桡侧面,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移位纠正后,术者两拇指猛然将骨折远端用力向下按压,扩大向掌侧成角,然后两示值将骨折近端向上顶起,使腕关节掌屈尺偏,尺偏时利用示值桡侧的叩力推逼以纠正远折端的桡偏移位

13、。(2)屈曲型骨折: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或旋后位,两助手拔伸牵引2-3min,将嵌入或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两手拇指将骨折远端由掌侧向背侧推挤,同时示、中、环三指将近折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与此同时助手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骨折复位。外固定方法主要采用小夹板固定。无移位骨折功能位固定4周,伸直型骨折在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背侧桡侧夹板超腕关节,保持腕关节于掌屈尺偏,前臂中立位固定。屈曲型骨折压垫可放置于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掌侧桡侧夹板超关节,固定于腕背伸尺偏位。固定后应用托板和三角巾悬吊。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夹板固定困难者;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手法

14、正骨不成功,影响功能者,宜切开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钢板螺钉固定。 并发症:(1)正中神经损伤 (2)尺骨茎突相关骨折(3)拇长伸肌腱断裂 (4) 畸形愈合腕舟骨骨折(P113)腕舟骨骨折的分型结节骨折、腰部骨折、近端骨折,其中腰部骨折最常见。临床表现1、局部轻度疼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以背伸和桡偏最为显著,掌骨纵轴叩击可引起鼻烟窝附近疼痛 2、鼻烟窝肿胀、压痛明显; 3、腕关节桡倾、屈拇食指而叩击其掌指关节引起疼痛。 诊断要点1、病史 手腕部外伤史2、临床症状 局部疼痛肿胀,腕部功能障碍3、体征 鼻烟窝压痛,局部掌骨纵轴叩击痛4、辅助检查 腕部正位、侧位和尺偏斜位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外固定可用短

15、臂石膏固定腕关节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石膏上达肘部下达拇指近节的远端和其他各指的掌骨头部。并发症舟骨血运脆弱,易发生骨不连及骨坏死。其他上肢骨折盖氏骨折(P10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临床多发于成年男性。并发症: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下尺桡关节不稳孟氏骨折(P107)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儿童。 根据受伤时桡骨头的位置分为:伸直型(临床多见)、屈曲型、内收型骨折。 并发症:骨间背神经麻痹、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不愈合、肘部活动受限。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老年女性多发,不愈合率高,易并发缺血性骨坏死。内倾角(颈干角)110-140 前倾角12-15血供:(股骨颈和股骨头)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