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1204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试行第一章 总那么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本方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第三条 本方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本钱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方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

2、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本钱得到满足。第五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根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

3、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当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其他有关职责。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其局部职责。第九条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

4、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二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三确保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有效沟通和传达。四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五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并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当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并且具备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

5、具备以下职能:一拟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核批准。二识别、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持续监控优质流动性资产状况;监测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及时报告超限额情况;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的测试和评估。三识别、评估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机构中所包含的流动性风险,审核相关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四定期提交独立的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五拟定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鼓励等相关制度中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在考核分支

6、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时应当纳入流动性风险本钱,防止因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而放松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监事会监事应当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至少每年向股东大会股东报告一次。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策略、政策和程序能否确保有效识别、计量

7、、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三现金流分析和压力测试的各项假设条件是否合理。四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是否有效。五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完备。六流动性风险报告是否准确、及时、全面。第十五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提交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应当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催促高级管理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有关报告。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采用相对独立的本地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的,应当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单独进行审计。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业

8、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明确其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愿意并能够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流动性风险偏好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一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包括现金流测算和

9、分析。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三融资管理。四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五压力测试。六应急方案。七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八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九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新业务和建立新机构之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获得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的同意。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业务开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至少每年对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

10、控制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运用适当方法和模型,对其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优质流动性资产、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及市场流动性等进行分析和监测。商业银行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模型时应当使用合理的假设条件,定期对各项假设条件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正,并保存书面记录。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现金流测算和分析应当涵盖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以及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潜在现金流,并充分考虑支付结算、代理和托管等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商

11、业银行应当对重要币种的现金流单独进行测算和分析。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采用适当的预警指标,前瞻性地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可参考的情景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资产快速增长,负债波动性显著增加。 二资产或负债集中度上升。三负债平均期限下降。四批发或零售存款大量流失。五批发或零售融资本钱上升。六难以继续获得长期或短期融资。七期限或货币错配程度增加。八屡次接近内部限额或监管标准。九表外业务、复杂产品和交易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十银行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和总体财务状况恶化。十一交易对手要求追加额外抵质押品或拒绝进行新交易。十

12、二代理行降低或取消授信额度。十三信用评级下调。十四股票价格下跌。十五出现重大声誉风险事件。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根据其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开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设定、调整的授权制度、审批流程和超限额审批程序,至少每年对流动性风险限额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进行监控,超限额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情况应当按照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13、进行处理。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应当保存书面记录。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完善融资策略,提高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商业银行的融资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分析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融资需求和来源。二加强负债品种、期限、交易对手、币种、融资抵质押品和融资市场等的集中度管理,适当设置集中度限额。三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主要融资交易对手的关系,保持在市场上的适当活泼程度,并定期评估市场融资和资产变现能力。四密切监测主要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等变动情况,评估市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融资抵质押品管理,确保其能够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日间和不同期

14、限融资交易的抵质押品需求,并且能够及时履行向相关交易对手返售抵质押品的义务。商业银行应当区分有变现障碍资产和无变现障碍资产,对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无变现障碍资产的种类、数量、币种、所处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以及中央银行或金融市场对其接受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定期评估其资产价值及融资能力,并充分考虑其在融资中的操作性要求和时间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考虑抵质押品的融资能力、价格敏感度、压力情景下的折扣率等因素的根底上提高抵质押品的多元化程度。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和相关融资安排,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

15、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分析其承受短期和中长期压力情景的能力。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合理审慎设定并定期审核压力情景,充分考虑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和两者相结合的情景,以及轻度、中度、严重等不同压力程度。二合理审慎设定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并持续经营的最短期限,在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情景下该期限应当不少于30天。三充分考虑各类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和市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四定期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实施压力测试;当存在流动性转移限制等情况时,应当对有关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单独实施压力测试。五压力测试频率应当与商业银行的规模、风险水平及市场影响力相适应;常规压力测试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增加压力测试频率。六在可能情况下,应当参考以往出现的影响银行或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对压力测试结果实施事后检验;压力测试结果和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