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31079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1895甲午战后1919五四运动前)(一)一客观题:请把答案写入以下表格: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2011海南)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2(2011山东)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

2、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3(2011重庆)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4(2011广东)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2011

3、江苏)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6(2011年4月浙江)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7(

4、2011年1月厦门)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观察图所示报头,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 B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C当时社会上农历与西历并存 D广告成为企业宣传的手段8(2011年1月湛江)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9(2011江苏)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

5、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0(2011安徽)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1(2011海南)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

6、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12(2011浙江)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二、主观题:13(2011福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

7、志Punch。图1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2“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3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原因,(10分)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2分)(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1

8、4(2011年4月天津)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过程中, 清政府也认识到适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驭夷, 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 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辩阻, 密速商办。否则, 亦可于发兵之后, 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 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二 近代以来, 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其对中华文 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材料三(17世纪后期) 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 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

9、大利则四分五裂, 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英国, 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 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 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的崛起(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麽认识?(4 分)你如何评价?(2分)(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和经济角度, 说明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 分)(3) 根据材料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材料中“历史性的转变” 应该是从 社会转向 社 会?(2 分) 结合史实从政治、科技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 (6分)(1895甲午

10、战后1919五四运动前)(一)答案1【解析】B 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2【解析】D 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

11、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3A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4【解析】A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等入手,可以年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

12、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故选A。5【解析】A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6C本题“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分别是在1913年、19141918年、1919年、1924年。判断各选项的时期,本题选C项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在1912-1927年。A项清王朝结束于1912年;B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于1927年,结束于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开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7B根据题干信息“

13、中华民国十年纪念”分析,应为1922年,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项中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是从1912年至1919年,不符合题干。图上有“阴历”“阳历”字样,因此C项正确。从图上“大赠品”字样分析,有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具有广告性质。8【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城市革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9【解析】A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10【解析】A 题干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D。故选A。11【解析】A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