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31074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关键词】 中小型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管理近年来,因医源性感染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而随着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在我国广泛应用,不少中小型医院也配备了多种消化内窥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的仪器,消化内镜由于其形状特殊,结构精细复杂,管腔和清洗死角多,价格昂贵而数量少,对高温消毒和低温消毒受材质、设备、周转期长等因素影响。中小型医院仪器配备少,使用频率高,清洗不够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多分科不细,对消化内镜的使用和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够,管理难度较大,极易导致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引发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在中小型医院加

2、强对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源感染显得尤为重要。1 建立专业化的清洗消毒间,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中小型医院由于分科不细,消化内镜的使用及管理专业程度不高,加上经济成本及人力资源等制约因素,管理上存在清洗消毒过程不规范,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清洗消毒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为此医院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做好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根据2004年由卫生部正式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因此应建立专业化的清洗消毒室,灭菌内镜诊疗区域按手术室环境卫生学标准 ,配备与其

3、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的内镜。配置专业化洗消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换气设备等。采用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消毒剂,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面棒等消耗品。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和完善内镜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培养专业清洗消毒人员,选择责任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清洗消毒知识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内镜诊疗工作应做好规划,和

4、病人做好交流沟通,根据科室条件安排诊疗,避免设备超负荷运作。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日期及操作者等。定期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对消毒剂也要每日监测浓度,清洗纱布和酶洗液一次性使用,毛刷一用一消毒,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按照规范,对本院各使用内镜科室对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加强环境及辅助器材的消毒工作,每日工作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扫定期消毒,存储柜每周消毒一次,吸引器瓶,清洗消毒槽每日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种。总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分步进行,严把质量关,做好

5、质量控制,消洗消毒灭菌质量才得以保证。以消除或减少内镜检查治疗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如考虑到成本和人力资源等不足,也可建立统一规范的洗消中心,便于加强管理,节约成本。2 根据不同使用目的,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灭菌法临床上根据消毒目的的不同,采用的内窥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灭菌内镜,为经外科切口进入正常无菌组织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要求使用前达到灭菌状态,并严格按照无菌物品进行管理。第二类为消毒内镜,是经自然孔道进入人体并与粘膜接触的内镜,消化内镜属于后者,要求使用前达到高水平消毒状态。但其附件,如:活检钳、圈套器、高频电刀等,由于要破坏粘膜层,则要求达到灭菌状态。消化

6、内镜清洗消毒程序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预处理内镜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气与送水不少于10s,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后,置合适容器内送清洗消毒室。水洗在专用清洗槽内,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用清洁刷刷洗各孔道及管腔,刷洗时必须见刷头,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使用全管道灌流器清水冲洗管道及管腔。同时清洁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酶洗用配置好的多酶洗液清洗内镜镜身及管道30 s以上,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则需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清洗用高压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镜身及各管腔,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

7、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并吹干。消毒选择高效广谱和对内镜无损伤的消毒剂浸泡内镜全身,并根据不同使用目的,选择相应浸泡时间,浸泡时,消毒液应浸满管腔,且不能有气泡,严格掌握浸泡时间;附件需要达到灭菌状态,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等方法。清洗消毒内镜和灭菌内镜分别用流动水和无菌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镜身,气泵吹干内镜管腔,75乙醇溶液擦拭镜身及冲洗管道。晾干后存放于储柜内备用。内镜室应每天做好终末消毒,捏经消毒柜应保持清洁干燥防霉。3 正确选择消毒剂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内镜消毒剂要求选择杀菌广谱、有效浓度低、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对人体无害和对内镜无损伤的

8、消毒剂。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有以下几种。2戊二醛溶液:戊二醛溶液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醛味,溶于水或乙醇。属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于芽孢,及真菌与病毒,腐蚀性小。是目前内镜科室普遍采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戊二醛制剂为2碱性戊二醛,但其稳定性差,在室温只能贮存2周左右。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各种内镜消毒浸泡时间分别胃镜,肠镜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者使用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灭菌内镜必须浸泡10小时,每日开诊前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束后不少于30分钟1。强氧化离子水强化离子水是将普通自来水经物理方法处理生成的一种含有20ppm次氯酸钠

9、、氧化还原电位1100mV,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水。它对细菌、真菌及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在短时间内还原成普通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环保消毒剂。该消毒剂对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繁殖体作用20s,杀灭率可达。对细菌芽孢作用1min,杀灭率可达97;作用15 min,杀灭率可达; 作用30 min, 杀灭率可达%2。由于该消毒剂具有还原性、稳定性能较差,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查看制水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可用PH试纸测定,保证其。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做到现配现用。浸泡消毒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4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做好自我防护 消化内镜操作者应认识到被污染的器械感染的危险性,这种感染是在内镜

10、操作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在接触污染的内镜器械及患者分泌物、血液和粪便时应戴橡胶手套,在进行接触特殊感染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的操作时应戴面具、眼罩和穿长工作服。清洗消毒内镜需穿着防水服。每次内镜前后都应洗手。对HBV易感的内镜操作人员应注射乙肝疫苗。 我国的医院通常均处于内镜少、患者多的状况,使用频繁,污染较严重,消毒不彻底,这在部分小型医院问题尤为突出,某些医院胃镜HbsAg污染为6左右5。国外已有报道,HIV和HBV均可通过内镜检查传播,亦有在胃镜和支气管镜少分离刀HIV,所以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是必须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日常监督与每月检测相结合,强调清洁与清洗,消毒与灭菌、干燥与保存、

11、检测与监督等诸环节的重要性,保证了各内镜使用科室对内镜进行有效地消毒程序,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流行问题突出,诊疗前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状况,经血液或体液传播疾病的筛查不严,给做好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造成极大压力,也是内镜消毒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医院领导、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提高认识加强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强有力色监督检测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参考文献】 赖世平内镜消毒与管理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041305 2邓小虹,彭国克,李凤玲.强氧化离子水杀菌性能试验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8.3钟秀玲,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