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3107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 ,虽 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 了。A。 救助 殒身不恤 明证 B。 帮助 奋不顾身 证明C。 救助 奋不顾身 证明 D。 帮助 殒身不恤 明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

2、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项,救助:拯救和援助.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支援。语境说的是中国女子在弹语中互救,因此选用“救助”。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语境中说的是中国女子在以枪林弹雨中互救,不怕牺牺.没有奋勇向前的意思,故选用“殒身不恤”。明证:明显的证据。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两个词语的词性不同。明证是名词。证明是动词.语境中应用名词。故选用“明证”。故选A项。【点

3、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应选“嘹亮,应选“响亮。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

4、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

5、慧,不但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而且不断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B。 充满宇宙情怀和人生智慧的文章,蕴藉着思想的美,运用思辨,探讨问题,让我们的心灵迎接伟大的思想,攀登思想的巅峰,提高精神的境界。C。 人类的思想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期.D。 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

6、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语序不当,递进错位,应改为“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C项,“人类的思想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与“万物融为一体”是因果关系.在“万物融为一体前加上“使”。D项成分残缺,“通达乐观后加上“的健康人格”。故选B项。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 今已亭亭如盖矣C。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D.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平时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区别几

7、种易混的修辞手法,比如,借代和借喻。A项,“犬马”像牛马一样。B项,“如盖”像盖子一样。C项,“片片桃花”比喻荷瓣。ABC三项都是比喻。D项,“佩玉鸣鸾”是借代,借代宫中美女。故选D项。4。对下面两首小诗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衣帽间内一片荒凉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乙 住在里面的男人努力检阅风霜与阳光住在里面的女人用泪水灌溉青春的枯井老人面对一池皱了的春水A。 甲 夜色 乙 监狱 B. 甲 舞会 乙 影子C. 甲 宴会 乙 镜子 D。 甲 荒野 乙 窗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结合“音乐”“灯光“杯盘”等可知

8、,是宴会。既能住“男人”,也能住“女人”“老人”等可知,是镜子。5。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B。 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C。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D。 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漫画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A项,漫画没有强调“实践”.B项,漫画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D项,“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

9、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

10、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B. 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C. 终期于尽 期:注定D。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岁,岁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周天分为十二纪,假设岁星每岁居一纪,十二年为一周期,故称“岁在”。B. 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淋浴、采

11、兰等活动,以祈福吉祥。C. 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D。 契,符契。古人剖竹木为契券,缔约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答案】6。 D 7. B 8。 (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2)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9。 作者的感情由生之“乐”而转向

12、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D 项,盛,是热闹的意思,不是盛大的意思.故选D项.【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以祈福吉祥”分析有误。禊应该是“消除不祥”的意思.故选B项。

13、【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少的年老的。第二句中,所以,用来的。极,尽情享受;娱,乐趣;信,确实,实在。第二句中,固,一向;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意动用法,把等同看待;妄作,虚妄。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抓住能表明作

14、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句,然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抓住第一节结尾“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二节结尾“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三节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中的情感关键词“乐”“痛“悲”来组织答案即可。【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

15、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三、古诗词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答案】(1)选取了缺月、疏桐等典型景物。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凄清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2)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