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30924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审美教育积极推进文学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美教育与文学教育的结合文学院 课程与教学 杨小明 050102004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任务,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阅读和欣赏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着眼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文学作品所展现的审美世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完美打下一个底子。可以说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发展全面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近几年来,审美教育问题也已成为国内教育界、美学界关注的热点,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两种教育有没有交融呢? 一、审美教育的意义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

2、活动的科学,审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的方式,成为发展人的感性生活的重要工具,成为人对自身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享受的重要方式,必然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这样,人除了需要接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培训外,还需要接受理想、道德教育,审美与心理等教育。现代教育的趋势是朝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确立发展,但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教育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不是指向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在呈现内容形式上,过于强调科学性、严谨性,忽视艺术、

3、审美教育,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只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缺乏应有的体验与理解,无法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态度,无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审美教育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确立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一个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现代人格。同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才有可能使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进入至高的

4、人生境界。参见席勒美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理论学刊2001年第1期美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克服社会发展给人生、人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单靠科学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单靠政治、历史等课程显然也无法完成,只有在文学教育中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文学教育与审美教育 (一)文学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一致的 文学是人学,文学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的理解,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中学生们获得了认识自然和人生的机会,走进了鉴赏真、善、美,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正如巴金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

5、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 当今语文界已达成共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必然包含文学教育,而文学教育的目的中“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性”的内容,显然就是审美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文学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为了使人更美好,在终极目标上,它们完全是一致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语文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审美教育 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是人们高尚的精神追求,审美意识在人类主观意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学教育无疑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育更要充分着眼与培养人的观念,特别是关于“未来

6、的人”的观念。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人文知识体系,尤其是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综合的素质。而“语文学科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回归文学的本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素养,获得精神的感悟、陶冶,有利于奠定精神的根基。文学教育是整个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它可以获得一种美感和美的享受,以审美的方式来观察事件,处理事件的一种能力。文学具有教化作用,可以提高人类高雅的品位和素养。”参见读诗歌教学之魂:龙泉明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只有经过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在成为有广泛的学识、有美好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上有着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高素质的人才。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7、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中优美的词句、结构,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在激发学生理解作品中内藏的优美的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来鉴赏作品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味,这样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正是文学教育所独有的。 我们知道文学的审美价值是一种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在精神价值中居于高等级的地位,它所指向是对人类自身生命存在的文化意义的领悟和追求,它追寻着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指向未来,它昭示着人类整体的归宿,是充满激情的对未来理想人生的憧憬与希望。文学给我们展示的一幅幅真善美或假丑恶的画卷,将最真实的人生、人性呈现在我们面前,去读懂它、

8、理解它、把握它,不就是进行了最好的审美教育吗?所以说,审美教育终极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文学教育的助力。 美无处不在,美育范围也极广,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审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文学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无疑是极好的方式,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更有利地探索与努力,以培养更多具有全面素质的现代新型人才。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

9、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在文学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充分的开掘审美教育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的。(1)教材中的自然美。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大

10、大小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睡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象欲睡了。”作者紧扣一个“睡”字,写出了大海的柔美的情态。这些都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姿色,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我们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水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美。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选进课本中的文艺作品,却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具有巨大的认识、欣赏和美感作用。因而教材中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于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强烈。变色龙等课文对趋炎附势、欺上压下的鞭挞,巴黎圣母院所反映敲钟人形“丑”而神“美”和我

11、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菲利普夫妇的形“美”而神“丑”,等等。这些无不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受到感染,产生喜怒、哀乐、爱憎等情绪,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得失的审美观念。 (3)教材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表现,是语文教学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就语文教学特点看,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即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即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的美。荷塘月色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文章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炼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通篇洋溢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自然会得到我们教学目的。 (二),注意方法的历练 那么,

12、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语文教师就是要用作品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在文学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选准教材突破口,设

13、计好导语,诱发学习情趣;抓住课文精采部分,讲深练透,反复玩味,发挥精趣;可以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点,点燃思想火花,激发情趣;可以突出教材的特色,稍加渲染,增加情趣;可以把握结尾内容,一叹三咏,回味无穷。同时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再如回忆我的母亲,教师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恳的报答,深情的思念之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其次,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绪之后,就要帮助他

14、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准确地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这就需要一定审美知识的传授。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语文教育目标下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文学教育的途径实施的,因此,对于知识的传授。应当是在语文教育中,在文学教学中传授的。文学教育中对于知识的传授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知识的性质,对于知识的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的运用都是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比如在教读巴黎圣母院时,其中的敲钟人,论外貌他是个丑八怪,可是论心地呢?他纯真、善良,对女主人公爱慕至极,但他却不以自己的“丑”去惊扰“美”,最后力图以自己的“丑”去捍卫“美”,以致为“美”而殉。这个敲钟人是个形丑而神美的典型。要引导学生

15、通过“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深入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且体会雨果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别林斯基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因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课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可以通过文学的语言激发想象。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来的:“

16、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可以通过人物形象激发想象。如某教师在教石壕吏时启发大家很好想象一下差役进村时的情景。一个学生说:“差役进村时一定是一幅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腔调,疯狗般地咬人”。另一学生说:“差役一进村,准是拼命地敲着一面破锣,声嘶力竭地叫嚷,张牙舞爪地搜索;老妇人面对着差役,一边诉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