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归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308828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复习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复习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复习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复习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复习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复习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复习归纳.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如何把握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中心词(地理概念)、中心词的限定词、答题方式的指令词。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关键词,是顺利解题的保证。试以下列试题为例分析。例一、(09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3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令答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题略)(3)指出(指令答题方式)三角贸易涉及海区(指定位置)的大洋环流规律(中心词),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指定位置)洋流的性质(中心词)。(4)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指令答题方式)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指定时间),那里(指定位置)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中心词)。例二、(09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3

2、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题略)(1) 简述(指令答题方式)该国(指定位置)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中心词)。(2) 说明(指令答题方式)该国(指定位置)有利于(限定方向)花卉生长(指定事物)的自然条件(中心词)。(3) 概述(指令答题方式)该国(指定位置)发展花卉产业(指定事物)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心词)。一、中心词1、中心词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上述两例中的中心词(大洋环流规律、洋流的性质、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区位因素)都属于重要地理概念。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地理概念,形成概念体系。例如:(1)“自然地理特征”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要素分析。

3、(2)“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方面描述。(3)“气候特点”可从气温(年均温、冬夏季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与气温的配合情况)、光照等方面去考虑。(4)“自然资源”要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考察。(5)“自然灾害”可从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类型考虑。 (6)“位置特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来分析。(7)“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4、2、有些试题会提出新概念,这就要根据试题材料,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去理解,准确把握其内涵。3、有的中心词不是重要的地理概念,确定它的内涵就要依靠试题所给材料并借鉴教材中的案例。例三、08江苏29题(题略)(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特点”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确定它在此处的内涵要依据材料信息。材料中表达的有关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信息有: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事实上,教材中“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就是以案例方式学习的。对资源特点的分析也是从品种、储量、开采条件、分布状况、运输条件等方面展开的,可资借鉴。4、中心词的内涵往往包括多个方面,回答时要做到“要点全面”与“重点突出”。确定重点

5、主要依据试题情境信息以及地理事物本身的特点。例四、(08江苏高考地理卷29)题略(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工业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原料、燃料、水源、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有色金属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能源地是最重要的有利条件。试题前面两问已要求分析湖南的水能分布与有色金属资源的特点,此时应能顺利答出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对于湘东,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有“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图中提供的信息有湘东交通发达、城市众多,应该能答出“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

6、高;交通便利”。二、中心词的限定词 限定词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例见例一、例二)(1)指定具体事物(2)限定位置(3)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4)限定分析问题的方向(自然/人为因素;有利/不利;)(5)其它限定(限定某方面的特点或功能)中心词的限定词很关键,它大大缩小了中心词的范围。忽略了限定词,答案往往会偏离重点,答非所问。作用强的限定词,就是解决问题道路上的灯塔。阐述地理环境特征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在高考试题中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考生很难得到高分或满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类地理环境特征从哪些角度如何阐述在教材或教参上均未给出指导和说明

7、,各种辅导资料也是众说纷纭,导致教师无所适从更何况是学生了。 “描述”是“阐述”能力要求中最难掌握,角度要求也是最全面的一种设问形式。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如何把握地形特征的“描述”:1、要指出主要地形的类型。地形类型除了我们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即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之外,还要注意三角洲、冲积扇等微地貌形态。2、要指出各类地形的分布状况,其中呈条带状的地形如河谷和山脉等需说明其走向。3、要指出地势的分布状况,也就是要说明哪高、哪低以及起伏状况。4、该区域的典型地貌及地表特征需要说明。常见的地貌及地表特征有黄土地貌,其地表具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特点;喀斯特地貌具有地表崎岖峰丛林立,地下多溶洞、

8、暗河的特点;风蚀地貌;球状风化地貌;冰川地貌;海蚀地貌等等。5、材料所给信息要用到。例1我们将08年北京卷进行整合来加以说明:读下图,描述图中的地形特点。 解析:该题共有13个采分点。按照上述五个答题角度来看图中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三种地形,这三种地形的分布为: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为高原,由此我们也顺理成章得出了地势具有是南北两侧高、中部低、起伏大的特征。其中成条带状的地形有山地和平原,它们的走向都是东西向的。图中还给出了风积地貌即沙漠广布的地表特征,这点肯定是试题的采分点,绝不能忽略。将答案及其采分点梳理如下:北部为东西走向的山地(3个采分点分别为地形类型、走向、分布位置);中部为

9、平原呈东西方向延伸(3个采分分别为地形类型、走向、分布地点);南部为高原(2个采分点即:高原地形、分布地点);地势南北两侧高、中部低,起伏大(3个采分点即:高、低、起伏);南部高原上沙漠广布(2个采分点即:沙漠广布的地貌特征及其分布的地点)。采分点如此之多,要想答全、答准的确是高难度的挑战,但是如果能够把握上述答题的五大“密钥”,破解此题并拿到满分也很容易。上述五个方面的答题角度是关于地形特征全面的“描述”,在实际考试中答案未必要求这五个方面面面俱到,要因题而变否则不但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还有可能出现偏差。如何做到因题而变呢?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是看题干的设问要求是什么? 因为“阐述”包括多层面的

10、含义,每个层面的答题要求不同,采分点自然也就不同,有的答案只有几个字、一句话,有的则要答出很多条,这就要看题干中的设问是怎么要求的了。设问要求是用行为动词来体现的,常见的行为动词除了“描述”之外还有“指出”、“说出”、“简答”、“简述”、“说明”、“分析说明”、“概括、归纳”、“简析”、“比较”等等;二看材料所给的信息有什么?材料所给信息一般都是试题的采分点不能忽略。例2、读图,据图指出该国地形、地势特征。 解析:该题的设问要求为“指出”,不需要5个方面一一罗列,一般能够答出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起伏即可。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部分大于500米,且分布稀疏因此确定大部分为高原地形,在高原的外围依次

11、为数值介于200米500米之间的为丘陵台地和小于200米的为平原。由此得出地势的分布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起伏不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图中还给出了火山和冰原地貌,它们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高原上的信息,这点肯定是试题的采分点,绝不能忽略。因此该题只有6个采分点:地形以高原为主(1个采分点即:地形类型);地势中高、周低起伏不大(3个采分点即:高、低、起伏);在高原的中南部有火山和冰原分布(2个采分点即:火山、冰原地貌及其分布位置)。类似的试题有很多,不妨参看08年四川卷36题再加以体会。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高考试题内容日趋精细化,材料信息日趋多样化,设问的角度日趋刁钻化,我们不但要以不变应

12、万变即掌握好答题角度,每类试题从哪些角度回答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答的全;还要学会灵活应对,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抓住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和中心词并关注材料信息保证答的准,不跑题而且省时间!中国的地形气候 知识点分析 河北省卢龙县第一中学鲁爱华一、知识概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地形多种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地形、气候知识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识记我国地形的空间分布、理解气候的时空特点,对于学习和把握中国地理知识有很大帮助。二、知识讲解1、地势与水能

13、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入海,长江航运连接东西,方便沿海内地联系,形成了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受地势影响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如黄河三门峡、长江葛洲坝。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中、俄、巴、美、加、刚)。2、地形与农业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地: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形成了东北、西南两大天然林区和东南人工林区,在西北热量和降水不足的地区发展牧业,形成了四大牧区。高原:西部有“高原中国”之称,青藏高原雪山连绵,由于气温低,形成了河谷农业;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

14、牧业为主,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成为“塞外江南”;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山间盆地称为坝子农业。盆地:三山夹两盆的格局,独展新疆地形特色,演绎西北内陆干旱环境,南疆成为典型绿洲农业。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有绿洲分布,高山冰雪融水成为重要灌溉水源。柴达木盆地是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中国的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被山岭和高原环绕,西北部的成都平原是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号称“天府之国”。平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和盆地,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个小平原组成,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华北平原缺水严重,是中低产

15、田集中分布地区,对于盐碱地、砂地、涝洼地需要改造,化害为利;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集中、工农业和内河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丘陵: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向南依次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又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闽浙丘陵。对其利用主要是开辟为梯田、果园,栽培经济林木,对于峻峭山峰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发展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红壤的改良和水土流失的治理。3、中国地震带与火山分布 地震:我国是有地震记载最早的国家,也是发明地震仪最早的国家。按形成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破坏程度高。地震的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叫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在大板块的交界地带或小板块的断裂破碎带,地壳不稳定。具体来说我国的地震带主要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火山: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中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