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30619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思教研学习心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思教研学习心得 把根留住 -名思教研学习有感 语文教研组 刘欢欢 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是什么。如何把根留住。这是我一直在探寻的问题。5月10日,我与江凤老师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广州中山,在这享受一场思维的盛宴,也找了自己所思考问题的答案。 一拿到会务资料,我快速地浏览的课程安排和老师介绍。这次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评课专家,都是小语界代表性人物:老一辈有贾志敏、于永正、崔峦老师;中生代有王崧舟、窦桂梅、赵志祥、何捷;新生代有陈雯雯、王丽华、许嫣娜等老中青三代小语界名师齐聚一堂,在这开启了新的语文思维的探索之路。老师们呈现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课例,专家们也进行了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虽然名师也各有流派,虽说教

2、学风格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基础。 贾志敏老师,身患癌症,1次上手术台,这次他是拄着拐杖给孩子们上课,这个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一个多么热爱教学、喜欢孩子的老顽童啊。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学生、一位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一堂不可复制的真实的语文课。这堂课我们看到了贾老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材的评判精神,同时,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成长的过程,这应该就是语文的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过分依赖电子白板,认为可以用图片、视频来代替许多知识点,于是就错失了很多精彩的生成和预设。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不用多媒体也可以把课上的精彩,也可以让学生思维发展。 如果说贾派的

3、目标是追求真语文,那么于派的目标则是让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虽然于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临现场,但从微报告以及其得意弟子赵志祥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啊,一个老师如若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其实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一个老师没有要求孩子把字写好、把书读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少了几分严谨,多了许多随意;少了一份严格,多了一些仁慈。该要求孩子积累背诵的绝不能心慈手软。学生是教师的名片,我们应该努力去打造好自己,用自己这本活教材去引导、影响学生。 窦桂梅老师,是我从大学就开始崇拜的名师。一直以来都是在书上、电视中看到她,这次面对面地听她的课,真

4、的十分激动。鲁迅先生的文章,许多大人读起来都很吃力,窦老师却带着六年级的孩子去品人物、评文章背后的意义。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地践行着“让学生站在教室正中央”的教学理念。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精彩无限,最耐人寻味的应该是借助事件和态度带着孩子去理清文章脉络。板书的设计十分讲究,孩子们是板书者和学习者,老师只是个配角。这样的课,老师成人之美,孩子成长无穷。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在每堂课都有影子,这堂课也不例外。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文章,单从字数上讲就有3500字,8个自然段,就感觉不可思议。王老师紧抓时间、地点、事件,让孩子认识插叙,并通过动情地引导,让孩子在一遍遍读中

5、感受父亲对缨子的爱。王老师关注孩子,他让孩子通过语文发现自己。这就是语文的终极目标。 老师们的课例,在听的那一刻或在一段较短的时间会让我心潮澎湃,时间长了也会褪色,但老师们所传达的教学思维则镌刻在我脑海深处。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们总是抱怨事多、总是找借口,而不是真正静心读文本、钻教材,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通过这次学习,我准备抛弃以前的种种,重新做语文教师 一、练好基本功 练端正写字的功夫,让自己的字对学生有正面的作用;练朗读功夫,让自己的声音有魔力;连吃透教材的功夫,让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牵着走。这就需要通读六年级教材,弄清目标,有针对性的加以运用。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做学生的榜样。 二、摆正位置 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少说话,但要字字珠玑,我们应该装傻,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就对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把根留住 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基础,也就是把话说好、把字写好。不要着急地赶着学生往前走,静下来等待孩子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需要练心,需要修心。 我相信真正落实以上三方面,孩子们会受益,语文的价值就会实现的。我会朝着三个目标冲刺的。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