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9846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2023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BCD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Zn+CuSO4 = Zn

2、SO4+CuDSO2+2NaOH=Na2SO3+H2O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2CO3H2SO4BFeCl3Na2SO4KOHCBaCl2AgNO3Na2CO3DCuSO4 KNO3Na2SO4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D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饱和溶液

3、从30降至10,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6与空气成分对比,呼出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8蜂蜡可由十六烷酸(化学式为C16H32On,相对分子质量为256)与另一种物质反应制成。下列关于十六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十六烷酸中含16个碳原子B十六烷酸的化学式中:n=2C氢元素质量分数比氧元素小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AlBOCS

4、iDFe10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 ,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

5、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11从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D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1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B加热液体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铁

6、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的方法有_(写一条即可)。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含义是_。(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3)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15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种元素(填数字)。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填“原子”或“离子”)。16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7、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中A物质的作用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写一点即可);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其名称为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当观察到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

8、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选择的装置是_;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_(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色18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_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_作用下会流入试管。(3)写出一个符合实验室用该

9、正确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厂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准确称取12g该样品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稀盐酸73g,此时称得烧杯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请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答案解析】A、金属的化学性质越稳定,金属就越早被使用,所以,符合题意;B、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是:氧、

10、硅、铝、铁、钙,所以,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A。2、C【答案解析】A、,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Zn+CuSO4=Zn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

11、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3、B【答案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C2H2+5O2 4CO2+2H2O。【题目详解】A、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22+12)2:(1625)=13:40,选项B不正确;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选项C正确;D、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D正确。故选B。4、D【答案解析】

12、A、因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FeCl3和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正确。5、B【答案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错误;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此温度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则此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小于60g,则乙

13、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7.5%,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明显,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30降至10,析出的晶体质量甲大于乙,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的意义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6、B【答案解析】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氧气的含量较低。故选B。7、B【答案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

14、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题目详解】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8、B【答案解析】A、该物质是由十六烷酸分子构成。一个十六烷酸分子有16个碳原子。A错误;B、十六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6,则1216+132+16n=256,解得n=2。B正确;C、十六烷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2):(162)=192:32:3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D、十六烷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2):(162)=192:32:32。则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2:32=6:1。D错误。故选B。9、A【答案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氧、硅、铝、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