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29753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文章三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栽培技术阿魏菇栽培技术和加工销售栽培技术 1.栽培材料(1)主要材料(阿魏、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2)辅助材料玉米粒、麸皮、蔗糖、石膏粉或碳酸钙、过磷酸钙、酵母粉(或酵母片)。2.栽培季节以冬、春季较为理想。第一批在11月到第二年2月,第二批12月到第二年3月,第三批在14月,根据当地的气候安排。如果在有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也可以周年栽培,按市场需求安排。3.栽培方法与其它平菇类似,可采用袋栽或瓶栽。(1)母种制作从北京、新疆或福建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引进,或自己进行孢子或组织分离获得。PDA或PDA综合培养基常规操作,接种后在25下培养710天。(2)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

2、、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含水量65%,pH值自然。杂木屑68%、棉籽壳10%、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含水量65%,pH值自然。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另加磷酸二氢钾0.5%,含水量65%,pH值自然。棉籽壳77%、玉米粒20%、糖1%、石膏粉1%、石灰粉1%,含水量65%,pH值自然。玉米粒要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捞起加水煮到没有白心而表皮不烂,灭菌前与其它材料拌匀。任选一种配方,按要求称量拌料装瓶(袋)。经高压蒸汽灭菌1.52小时或常压蒸汽灭

3、菌610小时,冷却到30以下接种。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7瓶,每罐头瓶原种可接栽培种5070瓶。接种后在25下培养3045天。(3)栽培瓶或袋的制作配方与制作方法同栽培种,可直接用培养成熟的栽培种出菇,也可以再扩大培养一次。栽培袋可选用较小规格(15厘米17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200克左右。因阿魏菇只出一潮菇,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栽培料,生物学效率可达75%以上。也可选用15厘米28厘米0.04厘米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1.5公斤,虽然生物学效率低,但菇渣可再用于栽培平菇。先将栽培料中的主料建堆发酵,方法与白蘑菇相同,然后添加辅料装袋(瓶)灭菌。 (4) 出菇管理当袋(瓶)内料面

4、或侧面出现菇蕾(原基)时,把达到生理成熟的栽培袋(罐)移到经消毒处理、清洁明亮、地面喷过水的菇房或塑料棚。菌袋一般卧放,码57层,温度高时少几层,低时多几层,最下面一层用砖头、竹竿或树枝垫高一些,可避免菇体长出时接触泥土。(5) 菇蕾稍微大些时,把袋(瓶)口棉塞拔掉,把袋口塑料下翻,露出原基和料面,袋侧有菇蕾处可将袋壁剪开,使之暴露在新鲜空气中。注意通风,二氧化碳不得大于0.1%。菇房湿度保持在80%90%,随时喷水于地面保湿,菇房温度控制在1520。开袋(瓶)后1012天,菌盖完全开展时就及时采收。采收过早,产量低,过迟则品质下降。一般只采收一次,生物学效率50%65%。(6) 加工和销售阿

5、魏菇鲜食时,口感、味道都好,以鲜销为宜。由于质地致密,含水量低,个体大,耐冷藏运输。阿魏菇不易变色,也适合切片烘干,烘烤温度以4570为宜。(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香口蘑高产栽培技术菌菇珍品褐蘑菇,又名香口蘑,其盖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栽培季节:根据褐蘑菇出菇温度范围1632,播种4045天后开始出菇的生物特性,一般春栽选择34月播种,57月出菇;夏栽选择67月播种,810月出菇,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栽培季节。2、栽培场地:大田畦栽褐蘑菇,必须搭建挡光防雨遮阴棚。棚高22.2米,棚顶和四

6、周覆盖草帘或遮阳网,棚内畦床整成龟背形,设计畦宽6080厘米,畦高10厘米,畦长不限,棚外开挖排水沟。3、原料配方:稻麦草8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稻麦草60%、牛粪3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棉籽玉米秸45%、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一般100平方米栽培面积投培养料1500公斤左右。4、预湿建堆:择好堆料场所,先在地上堆一层已预湿过的稻麦草,厚度3040厘米,在稻麦草上撒一层已调湿的粪肥,其次再堆一层稻麦草一层粪肥,做到草料粪肥比例混合均匀,如此循环推叠,直至建成高1.5米,

7、宽1.52米,堆顶呈龟背状,四周为垂直整齐的长方体料堆。5、翻堆发酵:第一次翻堆时间是在建堆后的第7天,即当料堆温度达6570保持2天开始翻堆,并加入适量石灰。第二次翻堆时间是在翻堆后的第6天,即料温继续上升到7075时维持23天开始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等辅料,其后进行第三、四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天、4天,总发酵期25天左右。优质发酵料标准,料松散有弹性,呈棕褐色,可见大量放线菌,无氨臭味,含水量60%65%,ph值6.57.5。6、播种管理:将完成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入畦床上,料厚8厘米左右,稍压实,待料温降到35以下时开始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或穴播方式,每100平方米菌种用量100150袋

8、。接种完毕,在畦床两侧用竹片插成弓形,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7、养菌覆土:播种3天内应紧罩畦床薄膜,3天后每天开始揭膜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保持畦床温度1534。若培养料表面失水干燥,可采取轻喷雾化水维持湿度。一般经过1520天的养菌培养,当菌丝蔓延整个培养料的23时即可可覆土。土壤宜选择肥沃的稻田土或砻糠土,覆土层厚度3.54厘米。8、诱导出菇:经覆土1015天后,菌丝体发育更加粗壮,并发生少量爬上土层形成菌索,此时应喷催蓄水,提高畦床空间湿度90%95%。同时,掀开两端薄膜加大通风换气,迫使菌丝向下倒伏,加快从营养中国食用菌商务网http:/生长阶段转为繁殖出菇阶段。经过5

9、7天的诱导催蕾管理,当发现土层内大量白色粒状原基时,再喷一次出菇重水,保持土层适度湿润即可大量出菇。9、采收加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状,菇体紧实,菌膜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整个产菇期56潮菇,总生物转化率达50%。目前,褐蘑菇主要以脱水干制品出口,其干制方法可采用脱水机烘干、火笼烤干、太阳晒干。其中采用脱水机烘干的产品,其颜色为淡金黄色、朵形美观、香味浓郁,符合出口标准要求。(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专家总结双孢菇出菇障碍解决方法1.播种后菌丝滞长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主要原因是:菇房内温度、

10、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方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育料表现偏干,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2.覆土后菌丝徒长播种后菌丝生长过旺,料面形成一层致密地不透水、不透气地“菌被”,主要是由高温、高湿引起。解决方法: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房通风,降低菇房内温度、湿度,早晚气温低时对料面进行适量喷雾,菌丝“结被”时用小刀或竹片及时剔除。3.覆土层菌丝退化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细弱,严重时料面见不到菌丝或发黑。主要是由覆土后喷水过多引起,造成菌丝缺氧萎缩

11、。解决方法:停止喷水,加强通风。4.死菇出菇期成片或整茬菇萎蔫变黄,停止生长最后死亡。主要原因是:温渡过高,造成菇体营养倒流;菌丝生长过快,出菇较密,营养供给不上;菇房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不足;菇棚温度较高(超过20),湿渡过大(超过95),喷水后通风不及时,菇床积水缺氧。解决的方法:适量接种,避免菌丝生长过旺,出菇过密,造成营养缺少;覆土层含水量不要过高,喷水降温后要及时通风,避免菇床表面积水。5.空心白根菇菇柄疏松变白,以致收缩形成中空。主要原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干燥(湿度低于85)和高温(超过18)。解决的方法是:白天及时喷雾,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菇棚内

12、温度保持在14-18,6.硬开伞菌盖过早开伞,招致商品性差。主要原因:出菇初期突遇低温,温差大,菇房湿度偏低。7.鳞片菇菌盖龟裂形成磷片。主要原因:菇房内气温小于14,湿度小于80,温差和干湿差过大。解决的方法:加强保温措施,避免冷风攻击。8.子实体不分化有菇蕾而子实体未分化,没有形成菌盖和菌柄,只形成一个菌丝团。主要原因:子实体生长前期有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后期环境条件不适宜;使用农药不当(如过量、滥施农药)。解决的方法:掌握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搞好菇房消毒和四周环境卫生,避免病虫害发生;合理使用农药。9.锈斑菇子实体出土后,菌盖表面产生褐色铁锈斑,影响双孢菇品质。主要原因:喷水后未及时通风,菇房空气湿渡过大,菇体表面长时间存在水滴。解决方法:经常保持菇房空气清新,喷水后及时通风散湿。(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