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292286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后素能精练: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勿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绝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然而,日往月来,

2、星移斗转,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

3、价值。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可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

4、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1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奉行“送去主义”,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B由于中国的发展,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要向外输出。C西方国家不但侵略别国,还面临着与自然界的各种矛盾,只有我们的文化才能拯救他们。D“送去主义”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答案A解析A从原文最后一段“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可以看出,该项表述是正确的。B.“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错,文中并未提到,也不符合现实;C.“只有我们的文化才

5、能拯救他们”故意拔高,夸大了中国文化的作用;D.“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错,送去汉语言文字是基础,是关键,之后要以此为载体送去更多的内容,所以,其并不是最主要的任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提倡“送去主义”,还因为我们要尽上在国际上的义务。B关于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贡献,其他国家的人们已有所记载。C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完全有“送去”的基础和资本,所以,我们要提倡“送去主义”。D因为汉语的独特优势,所以,我们才提倡“送去主义”。答案D解析D把汉语的独特优势作为提倡“送去主义”的唯一原因是错误的,夸大了汉语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把中国文化的精

6、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鲁迅的“拿来主义”相比,本文的“送去主义”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B因为西方不知道如何拿,拿什么,所以,发展起来的我们才提倡“送去”。C早在古代,我们就有“送去”的先例,所以,今天,我们完全能够自信地提倡“送去”。D真正的“送去”意义是重大的,不但可以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解决他们许多问题。答案B解析B在“送去”的原因中,文中并未提到西方不知如何拿和拿什么的问题,所以是错误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

7、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陪读妈妈: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伴上高二的18岁儿子,还需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能每天和儿子见面,心里就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烧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烧儿子或者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煮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子晚上回家后学习一般会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

8、了之后再休息。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她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是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所做的事就是照料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要到晚上11点放学后,李仁珍才跟徐鹏有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课余时间少、功课多,这些年陪读,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怕打扰他们学习”。(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6

9、月2日)材料二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发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定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孩子们的父母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000到30000元人民币之间,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费用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费用。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

10、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这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29日)材料三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下:(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日)材料四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

11、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校际、城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挟进陪读队伍。(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与孩子之间则一般很少交流。B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项目火热,孕育了毛

12、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C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压力。D“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庭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项,错在“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压力”。材料二中说“尽管收入不高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可见并不能大大缓解家庭压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人认为陪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却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超过了三分之一。B中小学阶段家长陪读的比较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家

13、长陪读的就比较少,原因可能主要是不同阶段的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有很大的差异。C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D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可见,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并不一定希望家长陪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及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C项,错在“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从材料三的数据看,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占44.5%)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大,相反,认为帮助小、没有帮助甚至起反作用的合计超过了一半。6围绕“陪读”这一现象,以上四则材

14、料中,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材料一侧重描述陪读家长真实的状态;材料二侧重说陪读现象带动了“陪读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侧重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们对陪读的看法;材料四侧重分析了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阅读四则材料,分析概括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材料一,举两个“陪读”的例子,一是陪读妈妈黄晓,二是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李仁珍,材料一通过以上两个“陪读”的例子,侧重具体描述陪读家长真实的状态。材料二,根据该材料的出处: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以及材料中说“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这也孕育了小镇上

15、火热的陪读经济”,可知这则材料侧重介绍陪读现象带动了“陪读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是一则调查问卷,用数字形式,从陪读现象是否普遍、陪读的主要阶段、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对陪读的态度等方面的调查统计,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们对陪读的看法。材料四,根据材料中“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分析,可知材料四侧重分析了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本题据此分点回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台阶曹尔嘉从一楼到二楼,很陡的灰黑色楼梯,在当时的你眼里显得格外高。一阵令人害怕的眩晕,使你扭转身抱住了他的腿,你哭着闹着不肯往上爬。“快点跑,咱俩比赛。”他不但不安慰怕得发抖的你,反而把你往前推,“快呀,我要追上你喽!”他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在你身后虚张声势。你信以为真,忘记了害怕,使劲向上跑。“咚、咚、咚”,迈完第二十步,你咯咯笑着扑进在二楼微笑着等待你的妈妈的怀中。回头望望,他正装出竭力向上爬的样子追赶着。那时的你,虽然知道他是故意让你赢,可是你单纯地沉浸在这样经常的游戏中,不懂得他为什么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