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28961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思妙想,金针度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奇思妙想,金针度人议论文训练拾贝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 阳明芳 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点提炼能力的高低。训练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途径有多种。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在提炼中升华;并把这种训练变成一种经常性的“练功”活动。一、从生活中感受学生升人中学以后,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感受明显地加强了。但这种观察与感受,往往是自发的无明确目的的。应该十分珍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良好愿望,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持久地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什么呢?首先是感受生活中别人认识到了,而自己没有认识到的许许多多的生活真理;而且要

2、力求感受得多一些,深一些,使自己从内心赞同,产生共鸣,并自觉实践之。要使学生懂得感受人们认识到的生活真理,实际上是一个继承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承认社会公理的问题。这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更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对社会、对国家、对现实的正确态度,也才会在议论文中有对问题的正确、深人的分析;否则,就容易产生片面性、犯否定一切,走极端的毛病以至写出脱离生活,甚至偏颇、消极,与生活格格不人的文章。其次是要感受自己和别人都还没有认识,或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的生活真理。这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感受,而且是一种层次更高、更富主动性的感受。中学生写议论文,有了前一种生活感受,能保证文章有积极、

3、健康的基调;有了后一种生活感受,文章才会有清新、充满生命的特色。只有两种生活感受都具备,写出来的议论文,才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感受生活贵在主动,贵在经常。我曾对高中学生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训练。“分散练习”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生活启示,将自己平时感受生活的结晶及时记人启示录,由教师定期检查、评改,并作评价、推荐。“集中训练”就是每学期集中一定时间(一般是四至五周),采取教师提供生活中的独特感受的向题,在“被遗忘的角落”寻找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每节语文裸前的二分钟,谈或写一条自己的生活感受,或相互交流对某一事物的感受,然后择优抄录于班级黑板报上的“生活启示录”栏目下,供全班学

4、生学习、体味,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总结,井选出精粹者编印成冠以中学生七彩生活启示录、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透过中学生的眼睛看生活之类总题的专刊、专集,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成果、扩大影响,获得精神享受的目的。二、在提炼中升华感受生活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感”。因为即使是主动地去感受生活,初得到的也往往是粗浅的,含“金”量极低的“矿石”;而这样的“矿石”并无直接的使用价值,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生活和议论文的写作。这就要求认真、反复提炼,学会从“粗矿”中清除杂质,炼出闪光的真金来,让感性的东西在提炼中升华为闪耀真理光芒的、能启迪教育人、能成为文章梁柱和灵魂的瑰宝。如何进行这种日常的“练功”活动呢?l、教给方法

5、,示范指导。我用口诀给学生归纳的基本方法是:选准事物找特征,透过表面想得深;左想右想正反思,务把特征想分明。特征想明不放松,联系实际类比人;巧将二者相沟通,画好龙后点上“睛”;修饰润色添文采,去粗取精得珍品。2.仿拟数学,列出公式:谈X什么是X为什么要X怎样X张三X了就如何李四没有X便怎样王五、赵六、杨七X了都如何为了什么,我们一定要X我将这个模式归纳为“穿靴戴帽2拖3”:也就是引人入胜的开头(戴帽),意味深长的结尾(穿靴),一正一反两个详例,三个正面的略例,加上适当的过渡照应,便可以作成一篇像模像样的议论文了。当然,口诀不难记,公式也不难理解,难的是运用,这就需要作示范指导。3形式多样,常练

6、常新。要达到在提炼中升华的目的,使这一练功活动卓有成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做到常练常新,越练越精。有时,我采取命题竞赛式。例如,有一次出了“乒乓球”、“牙膏”、“玻璃”的启示作为竞赛题,结果出现了以下三个有新意的论点:“没有一次次碰壁,便没有一次次奋起。人也应该有一点在碰壁中奋起的乒乓球精神。”“乐为人类挤出体内的精髓,直至干瘪。革命者就应该是一支勇于奉献的牙膏。”“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块无形的玻璃,用行动撞碎它,理想才可望又可及。”有时,我采取补充、完善式,即给学生提供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补充完善之。例如“尺,靠平直获取人们的信赖”学生补充的后句是:“人,凭正直得到别人的

7、尊敬。”又如,“蜘蛛机遇未来精心结网,耐心等待,充分准备”学生补充的反句是:“机遇一到,敏捷行动,准确出击、紧抓不放。蜘蛛对待机遇的态度发人深省。”有时我采取启发模仿式,让学生从示例中获得启发,创造性地模仿。例如,举出“2,名列前茅,却总是一副谦恭的样子,令人钦佩,“3,在曲曲折折中前进。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二个示例后,教师便让学生仿写数字的启示,结果写出了以下这些精品:“1顶天立地;一身硬气,宁可笔直地倒下,也不屈膝。好样的1!“7拐好弯才能增值。懂得这个道理十分有益。”“10团结在一起就有十分的力量,分开就只剩下一分。不团结者请看10!”有时,我采取审核修正式。例如,针对学生中流行的“朋友

8、,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观点,我引导学生质疑:不管什么朋友都是越多越好吗?“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路”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吗?经过审核,学生们明确了“朋友”有好坏、真假之分,“路”有正路、邪路、直路、弯路,以至活路、死路之别,不能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于是大家动手修订为:“好朋友越多越好,坏朋友一个不交。”“交良友,志同道合走正路;交恶徒,胡糊涂涂走邪路。”像这类形式的训练,还有许多。如,原为:“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审核后改为:“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原为:“铅笔忍受着削皮的痛苦,把芯献给人民。”审核后改为:“铅笔为人类费芯,我们也要为人民尽心。”4剥茧抽丝,穷追猛打。

9、所谓“剥茧抽丝,穷追猛打”,也就是一种系列综合的训练方式。例如,针对学生写的:“烟我们不能学它那样,点燃了自己,毒害了别人;而应该像蜡烛那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认识“烟不等于香烟”,而且“烟”也不会燃烧自己。经过提炼,初改为:“香烟我们不能学香烟,点燃自己,毒害别人;要学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再引导学生锤炼,升华为“不学香烟,为了肮脏的事业送命;要学蜡烛,为光明的事业献身”。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为:“香烟毁灭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毁灭别人的生命;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为了保卫别人的生命”。最后变换角度,进行逆向思维,对蜡烛的寓意作辩证分析“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可是要别人点了才亮,风一吹就熄,受不得一点小小的气。人应该有蜡烛为光明献身的精神,但不能像蜡烛那样被动,那样心胸狭窄”。长此以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不可能没有提升。(发表于遵义教育2009年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