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28303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化(1)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城市化;第二部分讲述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第三部分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重点内容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难点之一是理解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和条件;之二是理解城市化进程中整个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明白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整个的城市化进程都是在推拉力的作用之下进行的。学情分析:当今高中生的成长正好与我国城市化同步,他们根据自身的经历对城市化现象有感性认识,对课本里列举的现象理解起来不算难,但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合适实例来证明进而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以及世界城市化进

2、程则是本节备课的重点。课标要求:l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因为是个历史进程,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城市化过程,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运用资料进行概括,为了实现本条“标准”,建议教师的教学也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而且教学中和考核中使用的资料应该是不同的。知识与技能:1、 能掌握城市化的含义2、 能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3、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4、 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5、 理解经济

3、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l 通过分析某一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主要运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l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像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4、。学会关注身边发生的城市化的变化,树立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利用图表数据资料,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各个阶段的常见问题;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2、在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中的推拉关系;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由聚落的分类导入,复习乡村和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和主要产业形式。结合乡土地理,通过观察身边的例子番禺地区近30年来的景观照片对比,思考发生人口迁移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联系旧知识,初步理解城市化

5、的含义讲解人口迁移动力展示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示意图:城市有哪些条件吸引乡村人口(拉力)?乡村游哪些条件使人口流向城市(推力)?学生读图,并联系已学过的人口迁移的知识,各抒己见。温故知新,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结合乡土材料分析读图分析 指导学生通过判读解放前广州城址变迁图让学生感知广州从古代开始到解放初期的城市地域变迁学生读图获取有效的图例信息,各抒己见。利用广州市解放前的历史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提供大量课本以外的素材,提高学生从图片、统计图表、文字材料中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学生活动解放后的广州发展迅速,改革开放的春风

6、令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学生分析老师提供的四则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1)广州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广州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是怎样的?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广州城区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后,个别代表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大2)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活动点评引导分析 材料一、材料二指导学生通过判读人口统计数据图表,分析数据的变化特点,得出广州市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行得出城市化的一些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劳动力由第一产

7、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分析 材料三、材料四展示广州市近30年来人口、区划和建成面积的数据和珠江三角洲划调整的文献资料、广州建成区的面积数据表和广州市近30年来的城市区划范围变迁图的数据,分析广州城区面积变化的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广州城区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行得出城市化的标志:3)城市的数目增多4)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启发 一、什么是城市化(城镇化) 从以上资料你能归纳出什么叫城市化吗?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很认真。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的逐渐增多、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大,才会吸引着周围地区较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并逐渐地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个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或者简单地说

8、就叫“城市化”。学生自行归纳: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板书】用图像表示城市化的概念结合前面的乡土资料进行分析: 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推导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公式 得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1)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型城市)城市化在宏观上的体现是一个地区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小结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搞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反

9、过来说,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别在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承转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二、城市化的进程读图 指导学生判读图2.19 城市化进程示意,结合广州市的情况,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归纳初期阶段水平低(30%以下),发展缓慢中期阶段水平较高(30%-70%)城市化推进快,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高(70%以上)增长慢,出现逆城市化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看图、思考、分析问题,并同步完成学案练习指导学生读取

10、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斜率,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根据广州市的情况可知,广州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较早。难 点 突 破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区别读图 指导学生判读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人口移动示意图,分析比较分析人口移动的不同方向点拨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市中心人口向外移居)不同点: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城市病,居民由中心向市郊农村和小镇迁移的过程,是城市化后期阶段。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看图、思考后回答

11、:略。学生同步完成学案笔记归纳。【板书】用图像表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启发】逆城市化的继续发展,可能会变成什么现象?再城市化(结合书本34页伦敦的案例)探究活动 牛刀小试u 请根据近年来广州市区两圈层的人口数据和市区规划图,画出近年广州市区的居民移居情况。u 上述的这种属于( )现象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 学生画图 郊区城市化结合乡土地理,应用重难点知识,学会用图像理解地理现象。分析归纳读图 指导学生判读图2.19 城市化进程示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教师加以分析、归纳:18世纪中叶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世界城市化缓慢发展。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

12、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学生同步完成学案练习,并回答问题,明确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对图2.18和图2.19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点评教师结合表格逐项加以说明,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点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起步时间、近年来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及其原因。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纠正、解释,并结合备课资料进行补充说明。明确曲线统计图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其次明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各用什么颜色曲线表示。补充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出现“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高出现“滞后城市化”学生增广见闻补充巴西和印度出现畸形城市化的例子。本 课 总 结通过知识树方式让学生学会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和难点。课后练习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完成3-5题 学生认真读图后完成学评练习题。点评题目,进一步巩固图像解读的方法。功有所不全,才有所不足,请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