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28031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坡学区活动单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 五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材分析: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

2、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的依据我们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

3、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会解决比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实际生活题。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3课时教学。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2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

4、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习重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活动方案】活动一:看谁最聪明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为什么?1. 小组动手操作,并记录下摆放的情况。2.展示交流摆放的情况。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展示)3.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地说一说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自己概括出来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要表达的清楚,说得准

5、确哟)活动二:瞧我多棒!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1自己动手摆一摆,有几种放法。2同组交流思考过程。3.全班交流。活动三:总结规律通过上面两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呢?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出或写出你们发现的规律。【检测反馈】1.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说出想法。同学们自己解决,同组交流。2.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同学们自己解决,同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练习十二的第2题。审题后,小组交流: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4.练习十二的第3题。一、课前游戏引入通过“抢凳子”游戏

6、,让学生观察,体会“总有”的意思。体会虽不确定在哪个凳子上发生,发生在哪个人身上,但总会发生,具有“存在性”的特点。分散难点做铺垫,导入新课。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1例1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2例2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3扩大数字,进行类比推理,总结规律。4.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学生补充完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结果是:商+1(能整除的情况除外)】三、检测反馈课内:1和2作业:3和4四、反思:数学广角

7、(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难点】掌握抽屉原理问题题型的特征。【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究新知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1.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8、?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3.汇报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3.发现规律启发:经过你的实验,你发现摸出的球的个数与颜色数有什么关系?(小组概括总结,全班交流)活动二:看谁学得快一、做一做第1题。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二、做一做第2题1说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的?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检测反馈】, 1.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学生读题分析后,自己独立解决。2. 做练习十二的第5题。审题后,小组交流: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做完后组内交流订正。)3. 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一、创设情境,猜想验证(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师:同

9、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师:老师的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师:如果老师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1.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试一试,验证各自的猜想。教师要加强巡视,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题与前面所讲的抽屉原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 2.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概括地汇报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汇报。3.小结:在解决抽屉原理实际题时找准

10、“抽屉”和“物体”是关键,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三、检测反馈四、反思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2.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活动,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2. 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节约用水【活

11、动方案】活动一:说一说,记一记。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哪些了解?(1)小组交流,互相说说各自从报纸,网络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知识(2)阅读教科书74页最上面方框里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活动二:想一想,算一算。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1)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2)利用收集的有关数据算一算。(本村水龙头)算出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照这样计算,一年漏掉多少升水?【检测反馈】学校或者本村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浪费掉的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一、谈话引入: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1.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讨论展示信息,说说各自从报纸、网站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的资料。(2)教材介绍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2.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浪费水现象?(本村或者学校的水龙头漏水)3根据提供的本村源头漏水状况进行计算。4.小结:有何感想,你为节约用水能做哪些事情?三、检测反馈课内:至四、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