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27789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SC中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分析与调控福建永春师范学校 李春喜 提 要:PSC是标准参照性测试,误差存在是必然的。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探讨PSC中主测人的语音心理定势对误差的影响,提出了PSC中,主试人的语音选择、语音注意、语音心理标准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心理定势都可造成评价误差,并提出调控的方法、策略,以期使误差达到最小化。关键词:PSC;误差;语音;心理定势 PSC是一种标准参照性测试,标准只有一个,即一级甲等。PSC就是以一级甲等为参照标准,测试应试人口语发音接近标准程度为目的的测试。为了使测试更科学、公平与合理,准确评价普通话水平,又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评分细则,使测

2、试具有量化的标准,既易于掌握又不失公平准确。然而在测试过程中,PSC评分误差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有:(1)不同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率相差甚远。以我省为例,在一些经济文化条件相当、方言面貌相差无几的地区,有些地区合格率达80%-90%,而有些地区合格率仅达65%左右,有个别县市仅达28%。很显然不同地区存在评分偏差。(2)即使同一地区,同时面对同一受测对象,不同测试员的评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同一测试中,不同的测试员对具体的某个字、某个词的评判不尽相同。可见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误差。(3)即使同一个人在测试过程中也会出现评分标准时严时松的现象。由此可见,目前的PSC还带有较大的主观

3、性,较难准确反映出受测人的普通话实际水平,导致出现等分不等值,不等分并不一定不等值等有失公平现象。刘照雄先生明确提出,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人掌握普通话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但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准确地衡量出不同的水平。为了保证PSC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我们有必要对影响PSC评分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推动PSC的发展。评分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笔者在长期的PSC实践中发现,测试中出现的评分误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试人的语音心理定势造成的。所谓的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了同类后续心

4、理活动的趋势。它表现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主试人的语言心理定势就是PSC中,主试人对测试者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性准备状态。它以一定的活动方向,预先准备的形式,对将要进行的测试活动发生反映。良好的心理定势有利于PSC 的顺利进行,不利的心理定势会阻碍和干扰PSC。为了清楚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PSC活动是怎样进行的。我们知道,从外部看,PSC是读(或说)评的过程,即受测者的读(或说)普通话,而主试人对此做出评价的简单过程。但从内部心理机制看,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主试人识别、处理语音信息的过程。即受试人读(或说)出普通话后,这些语音信息传递到主试人的耳朵里,主试人通过听觉器官接收后,使之进入自

5、己的临时“储存器”,然后经过选择,并且动用主试人的短期或长期储存在记忆中的评价标准等信息进行比较后,立即做出反馈,即识别出该语音信息是正确、错误还是缺陷,最后,把这种识别结果以分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的循环反复直到测试结束。每一个过程包括语音的输入、语音的综合处理、语音分数的评定等几个阶段,它涉及听觉、注意、记忆、认知等心理现象。PSC如下图表示: 语音 输入 语音的综合处理 评分的实施 (选择比较反馈等)可见PSC也就是主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因而上述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受到主试人若干语言心理定势因素的影响,如主试人选择、比较、反馈等识别信息的特点周全与否、精确与否等都将影响到PSC

6、的测评结果。具体表述如下:一、语音的输入阶段。即受试者的普通话发音传到主试人耳朵的过程。这个阶段的顺利进行,得益于主试人的语音接收能力。人们在讲话时,声音向四方传递,不可能朝着一个方向;但在听话时,却是定向的。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人的耳朵有一种过滤功能,在听到的各种声音中,可以有选择的听进某些音,而排除其他声音的干扰。这种有声语言的接收的定向性,使得我们准确的接收信息,使测试得以进行,因此它是一种有利的语音心理定势,定势的稳定度越高,速度越快,对PSC越有利。二、语音的综合处理阶段。即主试人听到受试人的普通话语音后,把它与主试人的心理标准进行对比做出反馈的过程,它包括选择、比较、反馈等几个环

7、节。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针对每个音都加以准确、客观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当然是毫不偏差的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主试人的以下心理定势将影响处理的结果:1语音选择的心理定势。在测试中,应试人是连续发音的,因此主试人必须边听边处理比较。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边听边处理语音信息时,是先把信息储存在人脑的临时“储存器”,因为大脑的短期记忆的容量极为有限,一般说来,保存在短期记忆里的不超过8个不相关的数字,7个不相关的字母,6个不相关的词。根据米勒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在短期记忆大概只能保存72组块的容量。因此在听音处理过程中,人们会选择偏爱记忆负荷量小的策略。对于测试员来说,语音选择的这种心理定势会导

8、致主试人很容易疏漏一些语音,特别是在朗读和说话这两项测试中,因为这两项测试的语流是快速连贯的,主试人受语音选择定势的影响,无法听记住每个音,自然无法做出周全的判定。当然,每个人的记忆容量有大有小,因此漏判的地方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在这两项测试中,不同测试员听记下的语音错误是不一样。去年我省试行试导员在对测试员的测试结果进行复审时发现(他们采用听录音形式),大部分的测试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判现象,其中不乏是因为主试人的语音选择定势引起的。2语音注意的心理定势。测试员把听到的受试人的普通话语音与主试人的心理标准进行对比的过程也是一个注意的过程,只有注意到了才能有效对比。注意的心理特点是具

9、有选择性,一般说来,注意对异类目标的选择比同类目标要快得多。也就是说,测试员在评定中,对于那些语音差别大的,容易引起有效注意并加以评判,而对于那些差异小的,往往忽略不计。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恰恰是具有模糊性,音与音之间区别较小,例如普通话的/ a /有a 和A、 四个不同的音位变体,不加以注意难以分辨。由此而来就可能产生评分的误差了。此外,语音注意还具有指向性,当注意指向语音的区别特征音位时,评分的误差就减少了;当注意过多的指向语音的非区别特征音位时,测试的误差就大了。在朗读和说话的连续快速语流中,区别性音位与非区别性音位增多,因而区别性音位受注意的机会就相对减少,测试的误差就相对增大。例如,P

10、和P是区别性音位,双唇、清、塞音是非区别性特征,送气是区别特征。只有当注意指向送气时,我们才能区别出PA和PA。单念这两个音节时,我们的注意比较容易指向送气,区别出这两个音节,但在快速语流中,如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中,很多人在听到这个绕口令时,常出现误听现象,就是由于区别、非区别性特征增多,注意指向混同了,导致偏差。还有,语音注意具有不显著的起伏现象,即在测试中,主试人对语音的感受出现间歇的加强和减弱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每次起伏周期历时8-10秒。这种规律对与其它工作可能影响很小,但对于PSC这种要求主试人非常迅速地做出反映的测试工作就有消极的影响,它使主试人评判时忽松忽严,从而影响测评

11、结果。3主试人心理标准的定势。大纲中规定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是主试人的评价依据。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纲的评价标准是属于经验系统,是PSC 研究者对普通话的经验概括。它独立于个体而存在,是以社会客观经验存在的,它们是测试员学习的对象,而非评价的能力,只有当它融入了测试员的心理结构中,内化为测试员的一种心理图式后,测试员才具有测试的能力。简单地说,只有当且仅当客观外在的大纲评分标准被测试员所理解、接受、吸收后,成为测试员的心理结构、心理标准后,测试员才有能力对受试人的普通话进行评定。在这种融入、内化的过程中,根据皮亚杰的反映理论,测试员不是简单地对大纲中的评分标准做出机械的反映,而是会对评分标准

12、在头脑中进行加工、选择。由于测试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音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个人经验,因此他们加工、选择的结果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语音心理标准定势。举个简单的例子,韵母OU和O,按大纲的规定,当应试人把OU 读成单元音O时,应判为错误;当发韵母OU时动程不够明显时应判为缺陷,这种规定非常分明。但如果测试员的心理结构中没有这种O滑向 U 的心理体验,那么他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况且,每个人对于O滑向 U这一动程的明显度的把握也是主观的心理标准图式,因此,在实际的评判过程中,主试人是根据自己的心理标准、语音定势对受试人的普通话做出评定的。当主试人的语音心理标准定势和大纲标准越接近

13、,误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不同的测试员评定结果不同大多是由于该原因而造成的。4语音期待心理定势。这是由心理期待引起的误差。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有趣的心理定势,即当人们看到一个长得很斯文的人时,较容易产生好感,并且容易觉得此人别的方面也会不错。在我们的测试中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受测试对象,我们会有不同的语音期待,进而产生不同的测试心态。例如,测播音员时的语音期待和测教师时的心态就不一样;同样地,测语文教师的语音期待和测数学教师的语音期待也不一样。当受测人的普通话水平和我们的语音期待靠近时,我们会产生愉悦感,会无意识的放松要求,反之,则产生失落感,相对就把严要求。不同的语音期待定势将影响标准的把握。三

14、、评分的实施。当主试人把受测者的普通话语音与自己的心理标准进行快速的比较后,就有了正确、错误和缺陷的划分了,按理说,我们应该能如实据此评定分数了,但实际上有时主试人也未能这么做,这除了少数测试员由于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如受测者是自己的熟人或朋友等,或者受主试人个人的好恶情况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准确的违规的分数评定外,还因为主试人受到语音心理定势的影响。如:首因效应。即如果受试人第一、二题读得好,将使主试人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在后面的朗读和说话中出现评分往高评的倾向,造成测试误差,反之亦如此。光环效应。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即受试人如果某一部分特别的好或者坏,会影响评分者对其他方面以至整体的认

15、识。在PSC中则体现为如受试者的音色特别好或特别差,将影响主试人做出客观评价。音色好往往分数偏高,反之则低。位置效应。即受试人的考试序列将对评价产生影响。如果受试人前面的受试者表现不佳,语音不好,或者相反,那么这都将使主试人对语音的感受心理产生变化,前一种情况主试人可能会打出偏高的分数,后一种情况可能会打出偏低的分数,从而影响准确评判。在PSC中,面对同一受测对象,不同的测试员常有分数接近,但却不在同一等级,而是一个级上,一个级下,很多时候是由上述的效应引起的。以上我们分析了PSC中影响误差的主试人语音心理定势的种类、成因和表现。对于上述的主试人心理因素造成的评价偏差,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6、。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PSC的客观性准确性,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让误差恣意存在。我们应该看到:误差具有绝对性,任何测试都有误差存在,PSC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误差也有相对性,只要我们理解掌握了误差产生的原因、表现,我们就能找出调控的方法,很好的克服纠正,使误差达到最小化。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策略加以调控:1提高测试员的专业素养。即测试人员要求具有语音专业的理论知识,受过专门的语音训练。目前,很多测试员是非专业人员,只因其普通话水平较好便获得了测试员资格,这反映出目前PSC中对专业要求的认识不够。语音理论知识与实践对与测试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提高了主试人对测试标准的认识与把握,它使主试人更理性的做出评判,而非仅依靠听感去评判。心理学高手新手的实验也表明,专业知识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