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26510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安徽省工程询问探讨院 丁广 2006.12版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它是国际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农业循环经济则是要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索(Rethink)的行为原则来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业

2、的可持续发展。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定选择1.我国国情确定了我们必需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同时,农业环境污染特别严峻。假如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峻,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资源和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峻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需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循环经济。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需推动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化,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

3、大量的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运用石油燃料、所撩薄膜,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的很多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运用塑料博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平安性受到影响,农机具、运用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新的污染。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峻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必需尽快强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3.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需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

4、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追逐国际经济发展领先水平,我们必需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4.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需推行循环经济第一,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行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加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供应了更为干脆的实现途径。第三,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

5、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亲密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自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如此,我们更应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爱护型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1.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止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2.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

6、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干预自然生产过程。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来组织引导并协调农业生产,或者将农业作为一个工程,借鉴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和评估等方法,通过对资源的再运用和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达到生产和环境爱护相容的志向状态。三、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应坚持并敏捷运用“4R”原则1.减量化(Reduce)原则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敏捷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一)节地。选用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同样重量的农产品,土地可大大削减;推行间(套)立体栽培先进技术等,提高复种指数。(二)节水。

7、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好用节水技术。(三)节种。种子企业供应高质量的种子,农夫科学用种如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和农作物养分土(钵)育苗小苗移栽等先进技术。(四)节肥。科学施肥,推介生态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五)节药。科学合理运用农药,严禁生产与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大力发展沼气,用沼液代替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方法来吸引和繁殖各种鸟类,防治病虫害,采纳各种科学的方法削减农药的运用量。(六)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点技术、设备、产品、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阔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点。(七)节油。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中推行节油技术。(八)节

8、柴(煤)。推广先进好用的省柴灶和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竹屑废料加工的清洁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九)节粮。采纳科学的养殖方法,畜牧提高养殖业的肉料比,节约粮食。(十)减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削减从事第一产业的农夫。2.再利用(Reuse)原则坚持并敏捷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需作强农产品加工业。依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长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3.再循环(Recycle)原则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

9、物资源,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冲突。4.再思索(Rethink)原则运用再思索原则,就是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平安优质农产品。四、面对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1.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农业使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一举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自主)”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工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

10、生态、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既是农、林、牧、副、渔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2.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爱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须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止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11、、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有机农业在环境爱护和农业污染防治上较彻底,发展有机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基本一样,可跨越式地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应全力推动以有机农业建立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五、保障措施1.制定相关法律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平安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同时要制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实行经济激励措施。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探讨多种详细的农业循环经济模

12、式,特殊是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对现已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尽快摸索出农产品反复加工、深加工的模式与技术;还要加大对白色农业的探讨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微生物资源。3.大力宣扬,着力培训一要加强宣扬,形成共识。要广泛深化地宣扬发展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敬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化人心。二要加强培训。推广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必需对农户进行培训,应采纳各种有效措施使其切实驾驭要领,才能确保取的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部门联动,同心同德农业循环经济涉及多个政府等部门,是国家整个循环经济中的各个主体系统。各部门必需联动,全力以赴,统一步调,同心同德,整体推动,努力形成各产业部门之间,在质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量上是按肯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削减到最低水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