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原理-重难点突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62526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鸽巢原理-重难点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鸽巢原理-重难点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鸽巢原理-重难点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鸽巢原理-重难点突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广角鸽巢问题重难点突破初步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一、在直观操作中理解“抽屉原理”的相关概念,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的结构特征。受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积累对“抽屉原理”的感性理解。这既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可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总有”“至少”等特定术语的含义,清晰地建立“待分物品”和“抽屉”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例1时,通过直观地摆铅笔的经历,学生发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针对实验的所有结果,再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你确定结论的准确性吗?”在学生总结表征的基础

2、上,进而提出“你还能够怎样想?”的问题,教学时借助平均分(必要时也可实际实行操作,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学生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最后,可组织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讨论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持续改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学生继续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二、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本单元的学习

3、,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计算抽屉原理,去应用,而更多的是给出一个结论,让学生去证明这种结论的准确性。这样,这实质上是一种数学证明的思想的渗透教学。所以,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例如教学例2时,能够直接让学生想办法解释结论,在学生汇报总结出用直观枚举、分解数、用“平均分”来假设等思考方法的同时,组织学生进一步比较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理解到直观方式终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意识到假设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假设法实行强化教学,使得学生对知识和方法实行牢固掌握。此外,针对“抽屉原理”的问题的变式多,应用更具灵活性,教师更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协助学生思考如何将具体问题与“抽屉原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建立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说,让学生去判断13个孩子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让学生去判断367个孩子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抽屉原理”中的“物体”,什么是“抽屉”,这既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又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即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本质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模型思想”的体验和认识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