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260332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制频数直方图1.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之绘制频数直方图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徐月皎 绘制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 徐月皎题目绘制频数直方图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徐月皎一、教材内容分析 频数直方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3节数据的表示中的内容。“数据的表示”是统计中的重要内容,而绘制频数直方图是进行数据表示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本课学习的频数直方图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而且与扇形统计图常常结合在一起,因此了解频数直方图的构成、作用以及绘制方法都非常重要。同时,应用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统计和表示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据较多和统计范围较大的实际

2、问题也十分有效。本节课从统计某一次考试的成绩引入,迅速将学生引入现实情景,并让学生体会到频数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的优势和必要性;以新生儿体重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频数直方图应用的广泛性;再结合学生身高的统计、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等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随处都会应用数学的基本理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应用频数直方图的必要性;了解频数直方图的构成;会适当处理数据并掌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2、能力目标:能恰当处理已有的数据,

3、并根据结果绘制出频数直方图;经历数据从收集到分析的完整过程,初步建立起统计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分工配合、交流互助等方式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感受合作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频数直方图的绘制及应用。教学难点:根据数据进行适当分组、准确统计并完整绘图。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应用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统计。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画出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本课时主要是针对一些数据比较多或统计范围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将条形统计图加以改进,即应用频数直方图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来促进新课的学习以获得新的经验和更高

4、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的意识和应用的意识。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应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之后学习的新内容。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特别是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的完整过程,并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预习反馈,分工合作学习,练习、检测及反馈将结合的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共同探究、分工互助的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5、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使用了预习卷,设计了反馈表, 同时制作了课件;应用教学助手软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拍照展示;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录制了视频 ,实时播放,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提升课堂效率;为支持学生的学,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模式,小组成员间分工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一、预习展示主持人用多媒体展示预习卷中的两部分问题(见预习卷):一、 复习回顾二、 预习新课 统计预习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了解重点和易错点。各小组按顺序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回答;应用教学助手展示预习成果。各组组长检查、整理出现的问题,向主

6、持人汇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教师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做得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二、创 设 情 境下表是某班一次测验中3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请绘制 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3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成绩:81 7886819483887972869180859091 838692837586918782688880827889数学成绩: 888590998675949865979693898489 858093897797918288709587817587学生根据分组提示操作:找出落在各小组内的频数;绘制出条形统计图;观察后发

7、现,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进行改进,转化为连续的统计图;重新绘制后得到频数直方图。学生通过绘制统计图,会发现应用条形统计图统计这样的一组数据是非常繁琐的,因此希望采用更简洁方便的统计图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了改进的条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 三、探究新 知60 70 80 90 100语文成绩/分人数(频数)6语文成绩/分人数(频数)(一)认识频数直方图频数直方图的构成:将数据进行分组后填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二)绘制频数直方图例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 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单位:g)如下: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

8、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3300 3450 3100 3400 41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

9、怎样?根据这一实例,总结绘制频数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学生观察、了解。学生根据预习提示独立完成频数直方图的绘制。从统计结果中获得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步骤。通过具体实例展示频数直方图的构成。使学生明确频数统计图的绘制步骤,进一步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四、基础练习练习1、根据复习回顾中3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绘制频数直方图,看一看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数学成绩: 888590998675949865979693898489 858093897797918288709587817587 成果展示(见图片资源)2、填写身高统计表(见预习卷第4页),并根据全班同学身高汇总的数据绘制频数

10、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给班级中的同学一些建议。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分组、数频数、填表、绘图。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学生填写身高统计表,由组长汇总后填入总表中;然后绘制频数直方图(独立完成或合作都可以)。一方面提高统计的速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工合作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求助和疑问。同时,展示活动的实时视频,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承担好自己的职责。互相学习,获取成功的体验。学生通过与自己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数据统计,绘制出了频数直方图。这一实际背景的应用,充分展示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提升了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一、频数直方图的绘制

11、步骤;二、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知识要点。巩固本节课所学新知,并熟练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随堂检测与反馈下面数据是沈阳市2019年4月1日到30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数据来源自网络),请根据空气质量等级适当分组,绘制频数直方图,并提一条节能减排的建议。79 93 166 56 60 51 39 76 51 60 103 110 53 86 66 187 68 64 76 91 107 57 61 31 43 59 53 42 106 62学生独立完成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统计意识

12、;通过绘制30天空气污染指数的频数直方图,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加深环保理念。 七、 作 业统计自己家庭十五天使用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盒的数量,并绘制出频数直方图。根据统计结果,给家长提一条关于环保的合理化建议。学生进行课后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绘制频数直方图,经历完整统计的过程以学生为点,树立环保思想,同时带动家长共同提升。七八、 教学流程图 预习展示及反馈;创设情境:实例:从条形统计图到频数直方图的演变过程;探究新知:掌握频数直方图的构成,用实例归纳总结绘制频数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基础练习: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配合完成练习1; 学生活动2:当堂采集身高数据,应用频数直方图进行全

13、班学身高的统计;课堂小结:树立统计思想和应用意识;随堂检测及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并进行德育渗透;随堂检测及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并进行德育渗透;作业:巩固提升,结合实际,建立统计思想,使数学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九、反思总结本节课,主要采用分段反馈、小组合作、交流互助等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注重合作的作用,并能够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需求。但在分工合作环节中,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一些小组统计数据不准、完成效率不高的状况出现。此外,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不够,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指导得还不太到位,今后将继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