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25780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宝泉岭局直中学 罗艳一、 导入新课由古今刻苦求学的故事引入本课复习今天我们来复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再次感受一下它带给我们的精神上的触动。二、 复习目标1、 查缺补漏,夯实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 整理本课的重点阅读题,巩固重点问题的答题要点。链接中考,训练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3、 体会作者求学经历的艰难,学习古人热爱读书,虚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两段分配给四大组)找出在合作译文中出现的易错点和疑惑点。温馨提示:组长记录好组员在字音、字形、解词、译句上的易错点和疑惑点,以备汇报。三、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汇报合作学习内容,教师适时板书。然后将反馈的问题由

2、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明确强调。四、 阶段检测1、将刚刚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黑板板书进行提问检测,分层提问达到巩固目的。2、大屏幕出示检测题,夯实本节课重点字词的解释六、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吧?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 (课件出示:“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 明确: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马生

3、刻苦读书。联系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七、回顾文章的主问题1、记忆大门已然打开,请大家快速回忆这篇课文的值得探究的主问题是什么?预设主问题:1)、作者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他是怎样克服的?2)、对比的写作手法: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2、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预设:想当官、想赚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为了自己的将来。 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实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选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国家倡导我们:你读书吧,

4、读书就可以当大官、赚大钱、你就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 如果不是的话大家再想一想。尽力从更深的一层意义去理解。 备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作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PPT出示: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是这样的人,古代的任末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人八、链接中考:常规题训练1、任末勤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甲: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任末勤学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

5、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负箧曳屣 虽死犹存 2)、翻译下列句子(2分)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任末勤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2分) 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

6、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2、链接中考:拓展题型训练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i)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7、,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完此段文字的体会。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n凛)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裘(qi球):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i位):赠,这里指接济。译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译文:如今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

8、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九、拓展延伸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ppt出示)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人手里

9、,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假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它值多少钱啊?但是这里有一个规律,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有谁经得起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最远,酿造的时间最长,中间可能导致失败的元素最多,你还敢于这样去试验吗?所以我们说,读书养心。读书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眼光,面对事物的态度,做事的长远眼光。十、阶段总结本节课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胸有,比喻学于成。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教师结束语:就让我们做一个刻苦读书的人吧!让读书充实我们的心灵,让勤奋的品质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成为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到那时,老师也许会拜托你写一篇文章来勉励一下我那时的学生们呢!(幻灯片出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十一、布置作业1、推荐站着上北大一书 2、试题研究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