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方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25754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损检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损检测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1000m3氧气球罐无损检测方案编 制:审 核:批 准: 河北冀安华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OO六年六月二十二日目 录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检测要求及条件4、人员组织5、检测设备及器材6、射线作业程序和方法7、超声波作业程序和方法8、磁粉作业程序和方法9、渗透作业程序和方法10、安全和环境管理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铁集团空分厂热轧钢项目3台1000m3氧气球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氧气球罐。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和大连金鼎石化有限公司分别进行设计和制造。现场的无损检测任务由我河北冀安华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球罐位号分别为氧-101(PV3018)、氧-102(PV

2、3019)、氧-103(PV3020)。2编制依据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20052.2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19982.3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982.4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2.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容规99)2.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719962.7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846520012.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2.9中化二建集团压力容器质量手册E版QB/HEJ.GZ0101.01-19992.10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体系管理手册CCESCC.MM

3、及程序文件CCESCC/PD2.11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CCESCC.M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CCESCC/SPD3检测要求及条件3.1从事球罐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鉴定证书。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取得级以上证书的人员方可填写和签发检验报告。3.2在焊接结束后36小时后,方可进行焊缝的无损检测。3.3 经无损检测的焊缝,如有不允许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后补焊,并对该部位按原探伤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4人员组织队长1人 工程师2人 质安

4、员1人 RTII级2人 RTIII级1人UTII级2人 MT.PT各2人 电工1人 操作工5人 5检测设备及器材5.1所需设备、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序号名 称规 格精度等级单位数量备注1Ir192射线探伤机DL-A/台1/2透射式黑度计TD-210/台1/3观片灯TH-100B /台1/4X-剂量仪FJ-2000/台2/5射线巡测仪/个1/6电线轴/个1/7暗室红灯/台1/8超声波测厚仪LA-1001mm台1/9超声波探伤仪PXUT-320C/台1/10超声波试块CBII-2/块1/11超声波试块CSK-IA/块1/12超声波试块CSK-IIIA/块1/13磁粉探伤仪MP-A-3/台1/14

5、磁粉探伤试片A1型标准试片/套1/15渗透探伤试块B型试块/块1/5.2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 格材 质单位数量备 注1记号笔白/盒1/2盒尺2m/个2/3手电筒/把3/4工具袋/个1/5评片尺/把1/6洗片槽/盘/个3/7水桶/个1/8毛刷/个3/9喷壶2升/个1/5.3材料序号名 称规 格材 质单位数量备注1工业用射线胶片3543/箱2/2铅箔增感屏360*100Pb副1000/3暗袋360*100/个1000/4铅字数字/字母/中心标记及搭接标记/个若干/5像质计FE-II型/个30/6显.定影粉/套50/7磁性贴片夹/对1000/8工业浆糊/瓶若干/9超声波探头2.5P8X12K2/个4/

6、10胶布/盒30/11磁膏200毫升/支2/12渗透剂/套20/13不掉毛的布/公斤10/5.4安全器具 防护用品及劳保用品齐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照明充足。序号名 称规 格单位数量备 注1安全帽/顶5/2安全带/条5/3防护服/套3/4安全警戒绳/米500/5警示灯/个50/6警戒牌/块4/7口罩/个10/5.5场地道路5.5.1被检工件处应有必要的检验空间和良好的安全设施。5.5.2被检工件附近要有安全电源,夜间或暗处工作,要有充足的安全照明。5.5.3道路通畅。工作场地没有其它杂物以及勾、挂、拌等影响作业道路通畅的物品。6. 射线作业程序和方法6.1作业程序:(见附录1)6.2作业方

7、法:6.2.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被检部件是否具备检测条件,安全设施是否完善。6.2.2按规程及标准编制检测工艺卡,准备好设备及材料.并严格按照工艺卡及安全技术有关要求进行操作。6.2.3主要操作步骤:选择透照方式计算曝光时间制定检测工艺卡划线编号裁片装片布片(贴片)置源曝光收片及胶片处理评片、记录及报告整理资料并归档A 透照方式:采用源置于球心的全景曝光透照方式。盲区及返修部位也可采用偏心内照法进行局部透照的方式。B 计算曝光时间:根据实际透照条件(源及其活度、工件厚度、焦距尺寸和胶片类型等),利用专用计算尺或公式确定曝光时间。C 制定检测工艺卡:根据实际透照条件编制检测工艺卡

8、。D 划线:根据球罐尺寸、焊缝排版图及胶片规格设计胶片布置排版图,按图在球罐焊缝表面划好标记线。E 编号:根据胶片布置排版图和焊缝号、焊工号在暗袋上贴上铅字编号,并按焊缝号分类摆放。F 裁片装片布片(贴片):按规格裁片装片并按顺序准确牢固地贴布在球罐外被检焊缝上,且保证底片编号与球罐透照部位吻合;相邻两底片必须保证有效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按规定分布放置象质记(胶片侧),并在下人孔附近非盲区放置对比象质记。G 置源:根据照相要求和布片情况,在照相(暴光)前先将导源管从下人孔导入球罐,使用牢靠的细绳索将曝光头朝上或向着透照所需的方向牢固而准确地固定在罐内球心处,其定位偏差不大于球罐内径,且不大于

9、。然后将导源管、源和操纵软缆可靠地联接起来。H 曝光:按规定时间放源和收源,并派专人携带射线计量仪进行现场监测,确认源是否摇出或收回到防护体中。警戒区外有专人巡视,各个路口有醒目的警戒绳、警戒牌及警示灯。I 收片及胶片处理:曝光完毕后按顺序把胶片收回交给暗室处理人员,暗室处理人员分类按规定进行暗室处理,保证底片质量。J 评片、记录及报告:由射线II级或以上人员对底片进行评定,记录并出俱报告。对不合格焊缝要及时反馈。返修后及时补照并在底片上贴上返修及返修次数标识。K 整理资料并归档:按任务委托单、工艺卡、胶片布置排版图、结果通知单、底片评定记录、报告等整理资料并归档。7. 超声波作业程序和方法.

10、1超声波作业程序流程:(见附录2)7.2作业方法:7.2.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被检部件是否具备检测条件,安全设施是否完善。7.2.2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要按规程编制工艺卡,并严格按照工艺卡及安全技术有关要求进行操作。7.2.3根据工件、标准选择探伤灵敏度不得低于评定线(EL)7.2.4扫查方式:一般采用探头沿焊接接头方向做锯齿形移动的基本扫查方式。为了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或区分缺陷信号与伪信号,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扫查方式发现缺陷。7.2.5扫查速度:扫查速度不得超过150mm/s。扫查时,探头每次移动的间距至少有10%的重叠。7.2.6缺陷记录

11、及评定按JB/T4730.3-2005的要求进行.7.2.7工作当中或结束后,检测人员应及时填写探伤记录。对超标缺陷位置、返修范围在探伤时应准确标注,缺陷位置示意图依焊缝排版图详细记录。检测人员应及时出具检测结果通知单。在2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委托方。7.2.8报告及审核:依据评定与记录及时出具报告,并经级或以上人员审核。7.2.9资料存档:经过审核的报告及原始记录及时装订、保管、存档。8磁粉作业程序和方法81磁粉作业程序流程:(见附录3)82作业方法:8.2.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被检部件是否具备检测条件,安全设施是否完善。8.2.2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首先按规程及标准编制检测

12、工艺卡,然后严格按照工艺卡及现场安全技术有关要求进行操作。8.2.3根据工件、标准选择磁粉探伤仪、试片、及磁粉种类。8.2.4使用磁场指示器及灵敏度试片,来校验所确定检测有效区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8.2.5磁化方法:采用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8.2.6磁化方式:采用连续法。8.2.7磁痕分析(判定缺陷与伪缺陷)。8.2.8对缺陷应进行严格准确的判定及记录(定位、定量及照相、草图、粘贴磁痕等方法)。8.2.9工作当中或结束后,检测人员应及时填写检测记录。8.2.10工作结束后,检测人员应在3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委托方。8.2.11报告及审核:依据评定与记录及时出具报告,并经级或以上人员审核。8.

13、2.12资料存档:经过审核的报告及原始记录及时装订、保管、存档。.渗透作业程序和方法91渗透作业程序流程:(见附录4)92作业方法9.2.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被检部件是否具备检测条件,安全设施是否完善。9.2.2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后,首先按规程及标准编制检测工艺卡,然后严格按照工艺卡及现场安全技术有关要求进行操作。9.2.3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卡及安全技术交底有关要求进行操作。9.2.4作业前要采用对比试块或镀铬试块对溶剂性能和操作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校验。9.2.5作业时应按照交底要求所确定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测,当现场环境温度在1550条件下,渗透时间不得小于10min;显像时间不应小于7min;观察显示痕迹应在760min内进行。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