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铺就富民.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25750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铺就富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业铺就富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业铺就富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业铺就富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铺就富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铺就富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铺就富民路山丹县产业富民工作纪实本报记者 陈文亮阳春四月,走进山丹县清泉镇西街村大棚种植示范区,眼前一派喜人景象:田头一垄垄被白色塑料大棚覆盖的土地上,很多农民都在棚里棚外忙活着。记者就近走进了靠路边的一栋大棚,大棚里一派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 只见满眼翠绿,绿油油的葡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娇嫩诱人。目前,该示范区的45个葡萄大棚整体长势均匀、管理精细、操作规范,定植成活率高达99.4。这是该县产业富民工作的一个缩影。“理清思路寻出路,抓住重点求突破。立足自身优势,以特色产业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山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指明了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突出重点、多元发展

2、”原则,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集中主攻优质小麦、啤酒大麦、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杂交油菜、瓜菜等特色产业,实施“龙头战略、基地建设、劳务输出”三大策略,鞭策山丹特色产业经济的提速快跑。第一策:从“产品”到“商品”龙头企业使“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山丹县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全力实施“政策驱动、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战略,依托资源、技术、传统和区域优势,围绕“农”字做文章,做大做深精加工,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强劲增长。该县围绕“羊薯油啤麻蜜”六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了“54321、万千百”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亮点”工程,重点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25万亩。实

3、施内联外引,促成银企联合,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启动建设总投资4300万元的瑞达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和投资1100万元的绿丰脱水蔬菜厂建设项目。同时,该县协调落实政策性贷款2000多万元,使龙头企业生产链条进一步延伸,加工能力显著增强。该县还依托已建成的瑞达淀粉、“丹马”油脂、瑞源麦芽、亚麻加工、优质面粉加工群体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协调,构筑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成订单面积27.5万亩,并有2/3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策:从“粗放”到“集约”基地建设使产业规模从“矮门槛”跃上“

4、新台阶”山丹县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确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产业优势,尽快形成竞争优势”的发展思路,把结构调整重心向优势主导产业转移,把基地建设的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特色板块,该县以优质小麦、啤酒大麦、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杂交油菜、瓜菜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面积达到42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34:63:3。粮食总产量达到1.57亿公斤;油料总产量达到735.2万公斤。该县还以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和加快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规模养殖和舍饲养殖,积极发

5、展循环农业。2007年,该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135.5万头(匹、只),肉、蛋、奶产量达到0.9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19亿元,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3.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达到4049元。第三策:从“单干”到“联合”劳务组织引领“小农民”闯出“新天地”4月1日,山丹县又有120农民工在县上隆重的欢送仪式上启程赴中亚六国务工,至此,该县目前已有组织、成建制地向境外输出农民工737人,开辟了全市大规模向国外输出务工人员的先河。为了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山丹县全面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突出技能提升、市场运作、品牌打造、基地拓展、维权服务五项重点,

6、大力拓展东南沿海和境外劳务市场,促进了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推动了劳务输转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在劳务培训、示范乡镇建设和国外劳务输出等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截止3月中旬,该县输转劳动力2.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80万元。从农民工自发无序外出务工,到政府组织引导实现有效转移,劳务经济成为山丹县农民增收的“快捷方式”。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该县先后巩固建立劳务基地 74个,输出地域跨越全国28个省市区并走出了国门,输出领域由原来的建筑装潢、石棉开采、石油化工向服装加工、纱线纺织、电子装配、商贸流通、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延伸,使务工人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了就业。目前,该县在东南沿海务工人员累计已达到5400多人,并申请注册了“丝路硬汉子”(石棉工)品牌。如今,山丹县拥有务工人员中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9500多人,农民工程师达到73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