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24945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复习易混淆的几组概念.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复习 易混淆的几组概念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主要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对其在上知识理解带来了难度。准确的把握概念会有利于学生对题意理解,有助于学生解题。就几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如下。1、光照和热量:光照:主要是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越充足,光照能量大小由太阳辐射能和日照时数来衡量。一般光照充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长绒棉、青藏高原上青稞产量高。热量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热量状况最直观的

2、描述就是温度,对农业的影响用无霜期和积温来衡量,直接农业的种植制度,特别是作物熟制。 辨析:一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一地区的光照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日照又受云量、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太阳光照的多少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天气有关、海拔高度有关。从热量角度来讲,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而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下热面状况、大气本身条件2、积温和无霜期:辨析:作物在生长发育时期,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平(温度的高低),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热量总和,此

3、热量总和通常是用该时期逐日气温的累积值表示,因为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就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数值累加起来称积温。积温影响着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和温度,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3.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按照与人类生活和经济

4、活动关系。可以将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辨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按照开发利用状况,可分为常规能源(矿物能、水能、生物能)和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能源资源按照能量转换过程可分为一次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和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电),可见能源资源并不完全属于自然资源。4.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辨析: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因为一次地震释放的

5、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圈发生破裂内能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质量都有关系,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建筑物质量越好,烈度越小。5.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辨析: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但其成因,强度,结果上存在差异。环境问题的出现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我

6、们讨论较多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的主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空间。而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多指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破坏和危害,自然灾害导致的后果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更直接和严重. 6.城市形态和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形态:指城市受地形、地貌的条件限制,沿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形态类型,具体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另外政治、经济对城市形态也产生影响,如华盛顿、巴西利亚、为保护城市环境之目的,故将其分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辨析: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它包括城市的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就城市

7、平面形态来说,主要有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的两种形式。城市布局形态是建立在一定地域形态之上,并且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而建立,只有合理的布局和因地制宜才会形成多样化的城市形态。在古代城市是自发性的形成,其城市形态不是建立在合理布局之上,如古代城市都是围绕皇权布局,集中体现皇帝的至上,而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布局则围绕教堂布局,体现宗教的权威,现代城市布局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7.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辨析:气候和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日

8、照、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都是气象要素。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8、低温、温和、寒冷、凉爽:辨析:温和或温暖是指0以上的温度,一般在0-15,很少结冰,给人的感觉很温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的特征可以说“温和”,不能说“低温”或“寒冷”。寒冷是指0以下的温度,人感觉很冷,有结冰期,极地气候全年的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时的特征可以说“寒冷”,一般不说“低温”或“温和”。低温是指较低的温度,包括0以上的温度、0以下的温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时的特点可以说“温和”和“低温”,不能说“寒冷”;极地气候由于极为寒冷,一般不用

9、“温和”和“低温”来描述。凉爽使人感觉很温凉,如十几摄氏度到二十多摄氏度,只能说“气候凉爽”,不能说“气温凉爽”。9.水系特征、水文特性:辨析:水系特征应该从河流的种类、流域面积、干支流组成的形状、流向、支流多少、河宽、河谷形状、弯曲程度、上中下游划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水文特征应从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汛期、枯水期、补给水源等方面分析。 10.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两者都是人类活动对

10、气候影响的结果,但影响的地域空间不同,热岛效应只局限城市,而温室效应具有全球性的特征。11.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主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组成。两者所参照的空间区域不同,热力环境往往指小区域内的大气运动,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12.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全球七个气压带中的一个,位于南北纬30?附近,由于来自赤道的暖空气在高空堆积而被迫下沉而形成的高气压带。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其中一部分,对我国天气、气候及旱涝有

11、较大影响,江淮地区夏季的伏旱天气就是长时间受“副高”控制所致。13.气旋、反气旋与低压中心、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是指气压的分布状况;而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分布区域的气流运动状况。低压中心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形成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而形成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4.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低压(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15.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物理状况变化情况。气候则是指某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大气物理状况

12、情况。天气是多变的,其影响因素是锋面活动、气旋、反气旋、低压槽等,而气候则较为稳定,其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16.寒潮与寒流:寒潮是指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现象,是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规定寒潮天气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且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称之为寒潮。寒流一般指的是洋流中的一种类型,即由较低水温海域流较高水温海域的洋流。17.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

13、断层。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18.断裂与断层: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19.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到分解或破坏的过程。风力作用是指以风力为作用力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20.流水侵蚀与流水溶蚀:流水侵蚀是流动的水对坡面、河槽等产生的溶解与冲刷作用。流水溶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两者之间呈现包含关系,流水溶蚀从属于流水侵蚀。21.汛期与洪水期: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时期。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洪水期是汛期某一特殊时段。(京翰教育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