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24433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2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作品作息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相关

2、知识 周恩来传革命婚姻摘录 在这个时刻(指1925年在广州),坚定的小小的热情洋溢的邓颖超再一次闯进了周的生活(这是他们四年多以前在周乘船去法国时分别以来的第一次见面)。她是作为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从天津来的,她在政治上的双重选择比周做得更加出色共产党人都被要求作这种双重选择。但是在他们的私生活中是没有双重选择的。几天之内,他们就悄悄地、毫不张扬地结婚了。他27岁,她21岁。 对他们两人都重要的是,当许多中国人仍然遵从他们父母的安排而结婚时,他们则是自愿地,热情地和不受别人支配地互相选择的。他们免除了正式的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

3、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正如情况所证明的,他们是少数几对能遵守誓言的共产主义夫妇中的一对。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 邓于1903年或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虽然她的父亲原本来自南方的广西。像周一样,一位中国的传记作者说她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所以邓又像周一样,缺乏一个父亲般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依靠一位与她同性的长者。她是独生女,是在母亲十分严格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她的母亲是一位有教养和有决心的妇女,在显贵人士的家里当家庭教师,后来周也可能受

4、到她的影响。母女两个移居到天津的法租界,在那里,邓的母亲靠她当家庭教师的薪水,使她的女儿受到了相当好的教育。 1915年,邓进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聪明,但并不突出,在学校里常常名列前十几名。她活跃,雄辩,开朗,具有坦率和开诚布公的性格,据说这是中国中原人的特性。 在12岁尚未成熟时,她就参加了反对日本人向中国提出要求的学生运动。她后来说,她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整个八年的学业”,但由这种努力带来的疲劳,使她最后得了肺结核。“我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地理、历史、音乐、物理和中国语文。我不喜欢缝纫。”在离校前一年,她积极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邓回忆说:“我们把男生和女生分别组织起来,因

5、为要他们一起行动太难了。我们的组织是女界爱国同志会,我们同男生们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周恩来。”但邓在晚年承认,作为学生,他们的某些行为太过火了。“要在情绪激昂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的,而抗日情绪是如此之高,致使我们赶走了一名日本教师,并毁掉了他的教科书。我现在认为,这一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要同日本人斗争,我们就必须学习日语!” 1919年秋天,“觉悟社”成立了,这就是这对未来的情侣首次邂逅的地方。一位中国作家解释说:“当时,周恩来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小伙子,而邓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姑娘,她活跃在几乎所有的宣传和示威游行活动中。在社里的经常接触,使他们的相互钟爱之情不断增长。” 1919年10月,在天津,这

6、对情侣又站在抗议的最前列。邓承认,他们使用书本里的一切计谋来鼓动革命。“我们激励人民来拯救国家,推翻那些出卖中国的人。我们一边说一边哭,听众都被感动了。”邓还领导一个讲演团,他们到处奔走,散发激进的学生报纸,其中包括周所编辑的报纸。1920年夏天毕业以后,邓加入了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教师队伍。她未能出国去同周相聚,因为她的母亲失业了,她必须供养她。 据说,是邓首先爱上周的。一位后来对他们两人都很了解的德国女人王安娜认为,邓相貌平常,因此,周明显地看重“她的内在品质更甚于她的外貌”,但那是在长征之后,长征使她大大地见老了。 邓后来反省说:“我一方面痛恨旧式婚姻,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所谓自由恋爱的思想。

7、”她感到,年轻人对这些事情了解得很少,所以很难结成美满的现代婚姻。“我没有爱上任何人,当时周恩来和我只是好朋友。我只有17岁。”她去教书是出于需要。她希望在银行谋得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所以她晚上去学簿记。正如她三年前在天津的学校里一样,由于过度疲劳,她的身体又一次垮了,因此她不得不放弃她的学业,而没有取得从事银行工作的资格。在北京呆了两年半以后,她返回天津,在一所小学里教书。 到1923年,她早已接受了共产主义。她同周一起,已经成为二十个天津学生领袖之一,他们定期集合在一起讨论俄国革命,并且受到北京共产主义理论家李大钊的很大影响。中国的年轻妇女在过去受到很大的压制,因此西方的政治思想对她们具有

8、特殊的意义。自由和平等这些勇敢的新诺言可能对邓比对周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邓分享了周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受的影响,于1924年加入了国民党。她早已结识了周的尊敬的同志蔡和森,并于1924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几个月以后又成了共产党员。她被任命为妇女书记,当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为它的第二次党代会挑选代表时、邓被挑选来代表她所在的华北区。正是这件事使她得以同她十分仰慕的男子在一起。 她后来常常对朋友们说,当周在巴黎时,他们“通过通讯相爱了”。另一位作家断言,他们通过通讯,到1922年春天,彼此之间建立了爱情。现在,他们又在广州相聚了。一位西方记者说邓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表达她思想的客观方法,并兼

9、有良好的风度以及非凡的机智和亲切和蔼的态度”。 相比之下,周恩来“生性真诚坦率,很可能确切地言其所想,他的妻子作为两口子中更为老练的外交家能为他弥补这一点”。周采用她名字中的第三个字,把他的新娘称为“小超”,这就成了她的爱称。 邓是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家中的贤内助。常到他们在广州所租用的房子去拜访的黄埔军校学员和党的领导人发现,这所房子虽然简朴,但陈设得很得体。尽管她整天负担很重,却从不让她的客人知道她很忙或很累,她殷勤地设法使他们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然而,客人们从佣人那里得知,邓亲自挑选陈设品,并对做饭给予具体指导。他们钦佩她能兼政治家和良伴于一身的方法。一位传记作家评论说:“结婚以后,邓就掌

10、权当家了。” 为了理智上的信念,他们虽然出身于旧中国的名门,却摒弃了那个阶级的许多习气、价值和生活方式。课前练习(一)、基础驿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棠花(tng) 仿佛(f) 鸿雁(yn) 盛开(shng)B 心潮澎湃(bi) 芬芳(fng)丰硕(shu) 患难(nn)C 艰难险阻(z)厌恶(w)束缚(h) 结婚(hn)D 不屈不挠(ro) 头颅(l)甬道(yng) 流血(xe)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 B中华民族

11、在任何内外忧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D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语言流畅,文笔质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二)、综合园地3.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酸又甜,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

12、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继续工作。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A.B. C. D. 4.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称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草木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假如让你从上面的几种花推荐一种作为我国的国花

13、,你会选择哪种?写出推荐的理由。 5.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做为中共代表团团长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国民党提出的无理要求一一被周恩来推翻后,一名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叫道:“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来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你知道周总理是怎么说的吗?请填在横线上。(三)、问题探究1、写文章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进行,而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描写,说说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在课文中,作者回忆“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我们一直是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结合课文15课给女儿的信,谈谈你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