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23995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 课人方志贵课 题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通过观察汉纺车图,描述纺车结构以及纺织动作。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做皇帝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战争。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善于用人。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

2、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 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通过对休养生息原因的分析和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有个完整的概念。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教学难点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具、学具历史地图册、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

3、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二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备注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第一课时1刘邦建国“楚汉战争”一是要讲清刘邦与项羽已从起义领袖转变为皇权的争夺者;二是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的比较,思考项羽由强变弱最后兵败乌江,是否“引乃开亡我也”?分析刘邦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西汉的原因,从中获得教益。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都城地点和“汉高祖”的称谓、史称“西汉”等均应交代清楚。讲解“布衣将相之局”,介绍刘邦统治阶级的特色,从而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埋下伏笔。2休养生息启发学生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首先指出汉初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

4、奇缺。引导学生归纳汉初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其次指出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双亲身参加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辙,大臣陆贾为此向刘邦提出忠告。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能接受陆贾的建议,根据刘邦的要求,陆贾一连写了12篇奏章,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的宽舒政策。引导学生归纳:秦王朝的重役苛刑导致覆灭,应吸取秦亡教训,接受陆贾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宽舒政策将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根据课本内容归纳为四点:即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并与秦的暴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归纳: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统治秩序。第二课时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实行的措施,教材概括为:轻徭薄赋和减轻刑罚两点,从内容中可看出比汉高祖时的“休养生息”更为明显。小字突出了文帝的“节俭”汉文帝和汉汉景帝是汉高祖之后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的两代皇帝,因此得到“文景之治”的赞誉。联系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对比汉初残破的情景,引导学生归纳:当初“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