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23989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回归这一主题蕴含着十分广博而深沉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七子之歌、朱鹮飞回来了和自读课文陈嘉庚的故事、皮匠和银行家。七子之歌是著名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写的一组诗歌,课文选录了其中澳门、香港、台湾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诗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国他乡的闻一多耳闻目睹了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更加剧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恋之情,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于是创作了七子之歌这组著名的爱国诗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母亲,把

2、被外国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等祖国宝贵的领土比作离开了母亲的七个孩子。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饱受凌辱与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他们(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愫。诗中那一声声饱含血泪的呜咽、呼唤,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朱鹮飞回来了讲述一支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们为了寻觅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深入秦岭腹地。在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不畏艰辛,终于发现朱鹮并设法使其在自然保护区内顺利繁衍、健康成长的事迹。全文强烈表达了人类渴望即将灭绝的珍稀动物能回归自然的美好心愿。陈嘉庚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身在

3、海外,心系祖国,在南洋筹资募捐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捐资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普及和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家资和毕生心血,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爱戴的故事。全文语言浅显,但内容翔实,事迹格外感人,深深表达了一个海外赤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热爱,表达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一中华子孙的宿愿,提示回归这一人生哲理。皮匠和银行家是一则外国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皮匠在自食其力地过着清贫生活时,一天到晚不停地唱歌,生活得非常愉快,而他的邻居阔佬银行家却很少歌唱,还睡不好觉。但当皮匠得到银行家给他的一百个金币后,反而失去了歌声,整天到晚担心、怀疑、虚惊。最后皮匠终于醒悟,

4、为使香甜的睡眠和愉快的歌声回归,又把那一百个金币还给了银行家。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应当认识自我,相信自我,确立自我,要愉快地生活。快乐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我的摘录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摘录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习并积累名言名句。初显身手栏目安排学生编演课本剧皮匠和银行家。学唱七子之歌,查找关于七子的资料。金钥匙栏目引导学生自己要学会纵向比较,看到进步;还要学会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独立学习21个生字,正确认读每一个生字,写会要求会写的16个生字,练习口头或书面使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

5、习写摘录笔记。在阅读时能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优美的词句,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历史背景、生活实际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4、积极搜集有关七子和朱鹮等方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5、学习皮匠和银行家一文时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编演课本剧,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6、继续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如总分段式的进一步认识和运用。7、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感悟回归这一主题广博而深沉的内涵。8、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金钥匙的指导,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本单元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回归

6、这一内涵丰富的主题编排设计,在单元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还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本单元内容,都须贯彻整体性原则。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的理解、感悟,可先学习主体课文七子之歌和自读课文陈嘉庚的故事。这两篇课文从不同层面但却从同一角度体现了回归主题。将这两篇课文互相印证着学习,便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初步理解感悟回归这一主题的内涵。另外,教师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围绕单元主题,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综合发展着眼。将听、说、读、写、查找、编演、评价等学习活动贯穿在单元教学中,使之融洽地结合起来。2、引导学生角色移位,入文入境入戏。客观地说:回归这一单元

7、主题的设置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但要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并把握这一单元主题又是非常困难的。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移位,入文、入境、入戏,以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的理解与感悟。如学习七子之歌,因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年代,根本没受过大苦大难,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离乡漂泊异域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乡被列强侵占而遭受躁躏,那时将有何感受?那时最最渴望得到的将是什么?陈嘉庚先生生于我国被外国列强侵占瓜分的时代,他因从小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他才会身在海外

8、,心系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家乡的发展,他才会倾资办学、发展教育;因为深深眷恋着祖国和家乡,他才会在晚年叶落归根。学习陈嘉庚的故事,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也生活在那个年代,将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入文、入境,学生就容易理解陈嘉庚的所作所为,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叶落归根,理解回归的内涵而从中受到教育。学习皮匠与银行家要学生编演课本,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更深理解,加强语文素养的综合实践。但若想学生编演的剧能成功,就须引导学生角色移位,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那个皮匠(或是那个银行家)应该是怎样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所作所为。引导学生角色移

9、位,就能帮助学生进入其时的环境,能入境才能真正入文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人文才会入戏,学生在编演课本剧时,才会有真情实感。3、继续重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课标在前言部分就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本单元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大量信息。如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有关朱鹮的资料,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义举等等。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回归这一单元主题的深厚的内涵。4、加强读的训练。(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

10、方法的指导。七子之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教师要重视引导(或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加深体会澳门、香港、台湾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乡、念亲的情愫。(2) 继续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学生马上就要步入高年级段的学习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默读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边圈点批画;画出重点词句,画出不懂的问题还应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看法。如学习朱鹮飞回来了,应引导学会结合课后习题文章的题目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

11、情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5、认真安排好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课文实践能力。本单元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次进行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教学前应精心设计,在教学中依据学情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适时调控,相机而行,安排好各项活动,并做必要的指导。如学习本单元须学生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运用,还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的整理、综合工作,使这些资料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使学生对资料内容本身及课文,单元主题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化,得到升华。建议教师在本单元学习后安排学生以回归为主题办墙报、展板、手抄报、演唱会、资料集等等。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金钥匙栏目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的全过程做好自检自评工作,认真、虚心、客观地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既要比出成绩,看到光明,又要比出不足,比出勇气,比出动力。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