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38557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空气的流动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3.4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空气的流动一课是科学教材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中的第三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理解风的成因。本课是继热空气一课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热空气的进一步研究,主要是研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同时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风的研究,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特别是推理想象的能力。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已认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无色透明、花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学生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些知识储备对本课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前一课热空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本课,与前面的知识有沿袭性。学生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能力还有所欠缺,具有初步动手制作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成熟,同时学生在设计实验,记录、分类、小组合作意识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三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初步具有可逆性的意识。但此

3、时还十分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因此仍需要大量的实物,更需要实验、分解、同化等支撑,同时还需要进行归纳概括。语言及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基本维持在15-20分钟。言语发展水平方面,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书面语言刚刚涉及。应通过接触现象、记录现象及猜想、发言汇报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能力。学生知道冷热空气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风的存在与它们有关,但对空气具体的运动不了解,对风形成的原因了解微乎其微,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12

4、.发展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3.发展学生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4.通过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科学原理,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课前准备教师: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小组: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冬天,很多同学家里都是用暖气片来取暖的。你注意过吗?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学生:安装在墙边。学生:安装在墙下边。教师:我们上节课学过了,热空气会上升,那么暖气

5、片旁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会向房顶上升,而第一课我们还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那么暖气旁的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谁来顶替占有呢?学生:我觉得是房子里别的地方的空气过来占有。学生:我也是这样想的。学生:我觉得空气是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又下降。二、猜想假设【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1.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3.

6、提问: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出示蚊香。4.讲述: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流动的还是看不见。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25.提问:如果我把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盒中,里面的空气会怎样?(预设:空气会从盒子边上的小孔中补充进去)6.讲述:实验步骤(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7.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明确活动要求:(1)准备好一个盒式蜡烛、一张透明硬薄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和一束纸条。(2)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

7、个圆洞。(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硬薄膜封住纸盒。盒子内的蜡烛需要用明火点燃,所以要先点火,再粘贴透明硬薄膜。)(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建议关上实验室的门、窗、风扇和空调,减少因学生走动或大幅度动作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三、搜集证据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2.师生共同梳理:(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2)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3.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

8、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个实验因为蜡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5.播放“风的成因”视频。6.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五、阅读:巧妙的设计风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为什么风门开得大些,炉子里的火会更旺些?如果要想炉子里的或小些,但是还不能灭怎么办?为什么?如果把风门开在炉子中间是不是也可以呢?3学生:风门开得大,流进炉子里补充的空气会多。学生:要想炉子里的火小些,可以把风门开得小些,但不要全部关上。学生:关上就没有空气流进去了。学生:我觉得风门开在炉子中间也可以。学生:我觉得不可以,因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