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238392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系列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摘要:一百多年前的青岛城市下水管道,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明确,广州市中心城区规划2010年分流制区域约占15%,2020年分流制区域达到90%,也就是说十年后广州中心城区九成都要实现雨污分流。导言: 5月7日,这座即将迎接亚运会的城市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暴雨吞噬了广州35个地下车库,全市几十个交通要道水浸,很多地方水浸街。元气尚未恢复,9日、14日,噩梦又来了。这是一周以来,广州“五十年一遇”的共三场暴雨,豪雨让广州不少地方变成泽国,重现水浸街,一个多月以来,在连场暴

2、雨面前,广州市的排水系统如此不堪一击,令公众对这个繁荣大都市的地下排水系统产生种种质疑,暴雨后口水不止。尽管官方对水浸街作了详尽的解释,但城市市政设施滞后已然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让我们来想办法解决水浸街这个老大难问题。论证章: 首先我们来分析水浸街的原因,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广州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原有的区域局部规划不能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大部分排水管道的设计排水能力偏低。现有的排水管道中,重现期(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为1年的占83%,重现期为2年的占9%,中心城区还有部分重现期为0.5年。甚至有些地区(如城中村)还没有排水管

3、网。2. “硬底化”情况日趋严重,城区不透水地面增多:随着城市建设“大干快上”,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换来的是越来越密集的楼群、越来越高的城市“硬底化”。过去,土壤和水塘能够纳水;而现在,一下雨90%的雨水都要进入排水管网,依靠人工管网完成输送排水过程。3. 城市建设及亚运会工程多处工地施工,违规排放及野蛮施工导致排水系统被破坏。大量建设工程改变了地形地貌或排水设施现状,给城市排水也带来不少挑战。去年中山大道修BRT,施工单位把华师路段的地下排水管挖坏了,使得该段管网无法正常发挥排水功能。现在中山大道路面刚刚恢复,政府也不忍心再次开凿路面。一旦发生险情,水务抢险队员只好用一根明管把水引到

4、下游管道排走。类似的例子还有发生水浸的扬箕地铁站,过去那里根本不是水浸点。4. 排水系统能力以及不合理:雨污排水系统、灌溉渠、城市防洪系统、水景湖面各自独立,没有协调统一规划,系统间不但不能相互补充利用,反而存在矛盾;大范围的雨污水排水系统,国内没有很好的水力计算软件,难以做到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事实上,设计院目前大都是采用经验估算方式进行设计,造成水力流态不好,管道淤积严重,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汛期常常出现溢水现象;解决“水浸街”问题,是一个综合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政府重视并牵头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划。2.全面建设、完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3.逐步缓解“硬底化”带来

5、的城市排水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已经在部分新修道路和学校、广场大量推广使用透水砖,尽可能减少“硬底化”。特别的如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与9年前九运会的“穿衣戴帽”不同,此次整饰不仅免费为市民住宅旧楼开展“穿衣戴帽”工程,还顺势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及更新污水管道,地面铺上渗水防滑砖,让部分雨水渗透到地下。4.广州将选择澳口泵站、荔湾泵站、西濠涌泵站和东濠涌泵站配套建设调蓄池,暴雨来时,分流雨水。5.规范城市建设施工的排水及对市政排水设施的保护;全面完善现有的城市建设施工规范。6.采用自排和强排相结合,突出强排的作用在全市建设两级强排系统:第一级强排系统是在珠江边建江排水泵站;第二级强排系统是在各水浸

6、点建设强排泵站,将积水抽到附近的河涌里,在必要时采用强排的方式排水。并采用临时抢险等“非工程措施”来解决。以上最关键的是“雨污分流”工程。本文只研究此工程中最关键的“雨污分流”工程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雨污分流自然降雨因没有污染,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需经过处理后才排入河道,因此要分流。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分开建设(原来建设的只是排水管道),分开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雨水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而污水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才排放,这样做既增加了城市泄洪能力,又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运行压力。下面我们来研究并分析为什么治“水浸街”雨污分流工程是最重要的工程1. 一

7、百多年前的青岛城市下水管道,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程晓陶说:“我国青岛市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早年德国规划建设的,近年来在大暴雨中经受了考验。同样暴雨条件下,一些城市新区却淹得厉害。”(程晓陶: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防洪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

8、岛的城建规划。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以上据 南都周刊2010年06月02日)2. 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到2020年广州分流制区域达到90%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明确,到2020年广州将建成72座污水处理厂,按照1670万人口的承载力计算,从现在的200多万吨提升到到每天可以处理1035.1万吨污水。而广州城区最大人工湖白云湖不过200万立方米的容量,也就是说未来广州每天可处理5个白云湖的污水量。广州市中心城区规划2010年分流制区域约占15%,2020年分流制区域达到90%,也就

9、是说十年后广州中心城区九成都要实现雨污分流。例如从广州市政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中获悉,以石井河流域为例,居住小区共有109个。其中按照雨污分流建设的小区为72个。但由于混接现象的存在,实际达到雨污分流的仅有28个。而石井河流域的44个城中村基本都是雨污合流。到2012年,仅石井河流域就要修建163公里污水管道,33公里的雨水管道。结果与结论: 从青岛城市下水管道中的雨污分流模式,及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可以得出:“雨污排水”系统是解决水浸街的关键。“落雨大、水浸街”有朝一日会仅仅是童谣。参考文献 :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广州市市区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中国沿海地区城市洪水预测与风险分析程晓陶 2009 广州蓝皮书 中国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