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23725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Search for the New Model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Online桑新民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E-mail: 当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给学习和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本文从教育目标模式的历史转变入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相应变化。论文共分三部分: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育目标中的地位二、培养信息素养的两个案例(大学与中学)三、必须把“三个世界”的学习经验整合起来。关键词:网络 学习 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A total new universe of educatio

2、n has been creat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brought deep changes in main steps of instructional proces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1. The meaning of e-info quality and its role in educational goals2. Two cases of fostering e-info quality (University and second

3、ary school levles)3. Web-based instructi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 Print-based learningKeywords: Network; Lear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al goals1 引言当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给学习和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导致从教学目标模式到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历史性变革。2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育目标中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

4、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自从信息素养被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定义就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对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

5、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提出,可以从以下个方面确立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综上所述,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成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教育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

6、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3 培养信息素养的两个案例教育目标模式的转变不能仅停留在观念的转变,必须贯彻到教育实践每个关键环节之中,才能对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实际导向作用,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历史变革。三年来,我们分别在大学和中小学进行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使其成为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场,成为探索如何超越印刷时代教育模式之弊端的教育改革新舞台,成为让广大师生超前了解、感受和体验正在降临的信息文化环境下新型学习模式的窗口。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3.1 大学的案例我们为大学生开设了跨系选修课: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大学校园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7、,培养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讲授学习的知识、方法,更主要的是通过半年的学习,使每个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掌握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作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克服学习的障碍,激发学习的创造性,尤其要较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学习的类型与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率、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和要求也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讲授的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中上,通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讲授内容的大量精简与浓缩,将教师讲授的课时压缩到仅占全部课时总数的六分之一,原则上大学生自

8、己能看懂的教师基本不讲,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自学与研究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提供网络化多媒体学习室,并具有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与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和必要的资源,网络资源库由师生共同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并逐渐扩充和完善。如何创造出一整套与新的学习目标、内容、环境相适应的学习评价与管理新模式?这是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与教学模式设计与实验的一大难题。我们认为,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及时、大量地采集和保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因此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模式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对学习者进行过程评价和成就评价。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将本门课程学习期间所做的所有工作总结整理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

9、主页。学习主页中包括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和整理的全部资料与学习的收获体会,并综合成每一届学生集体创建的课程资源库。这种全新的学习评价与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展示出每一个学习者的才华与鲜明个性特征。尤其是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本届同学之间直至不同届互不相识的学习者之间跨时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新舞台和新模式!我们还设计并尝试了考察学生在多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我们认为,将逐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逐步深化的“信息素养”目标与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创造出一整套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远程化的教育评价与管理新模式,这是提高学习与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 这种

10、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又促进了教学目标模式的创新:实现学习目标层次化、可视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有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缺少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而且教学目标都是由学校或教师制定的,要求整齐化一,这样的目标导向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目标模式,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并培养学生学会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因为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的导向,更是促进学

11、习的动力,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每阶段的学习研究计划。以往教学目标都是用文字表述的,学生理解时比较抽象。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运用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创建多媒体学习主页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前一届学生的学习成果(尤其是个人、课题组和年级的学习主页)可以成为向后一届学生讲述教学目标的学习材料,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学习目标可视化”,并要求后一届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尽快超越前一届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做不仅使教学目标变得具体、生动、亲切,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追求和确立更高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12、在学生中倡导和创造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我们深感到,这是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3.2 中小学的案例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从大学移植到中小学,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改变中学教室,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第二是设计了以研究型学习为主旨的综合课程;第三是开展了网络远程学习与交流的试验探索。4 新教学模式探索的三点体会4.1 观念转变与新教学环境创建必须同步必须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与学习观念,但观念转变必须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的建设同步,才会有效。探索新的课程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模式、校内外交流模式,就必须使教师和学生真正

13、进入、熟悉并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新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课程教材数字化、超文本化、数据库化,可视化、智能化,教学形式多媒体化、网络化、自主化、个性化,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个性化高效学习为主。我们认为: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应该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新学习模式”的主要特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新学习模式” 的主要优势;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模式则是“新学习模式”探索中的难点;而能否尽快培养出能一批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造的优秀师生队伍,则是 “新学习模式”探索成败的关键。4.2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在

14、信息时代新学习模式的探索中,我们感到最关键也最困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现在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在以老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许多学生不仅不会自主学习,而且懒得自主学习!教师则抱有各种顾虑,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打破这种惯性和惰性?经过反复尝试,我们提出了“放飞学习者!”的口号,想尽一切办法激励乃至迫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自学、自识、自理、自奖等一整套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管理新模式,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我们还努力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意识与自我

15、超越,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要求他们总结和反思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经验与学习习惯,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习个性,掌握和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各种新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纠正和改变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并自觉将此门课程中所获得的新的学习观念、方法与能力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此作为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信息化新环境中极富挑战性的教育实践研究,就如同置身于教育思想之江河的源头!每次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都会激发你对学习、对教学、对教育乃至对生活、对人生的灵感与创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

16、大学教师,我在论著中、在课堂上都反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但实际上,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主人的。只有当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新型课堂中迎接各种学习挑战,并充分施展每个人的创造性才华时,学习主体的地位自然就确立了;而当他们真正理解了学习之不可替代性,真正懂得了应该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承担全部责任时,他们才会真正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只有进入到这样的学习境界时,学生才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4.3 关键是必须把“三个世界”的学习经验整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对信息化环境中学习新模式的探索中,必须把“三个世界”的学习经验综合起来,促成三者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