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2355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3.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 院(系): 土 木 工 程 系 专 业: 道 路 与 桥 梁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 1.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 1.2线形设计2 1.3路线方案确定2 1.3.1 选线步骤与方法2 1.3.2 路线的方案比选3 1.3.3 路线方案的试算3 1.3.4 方案比选5 1.4 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 1.4.1 方位角的计算 5 1.4.2 平曲线要素计算6 1.4.3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 1.4.4 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 2纵断面设计. 10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0 2.1.1最大

2、纵坡 . 10 2.1.2最小纵坡10 2.1.3 坡长 10 2.1.4 合成坡度 11 2.1.5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11 2.2纵断面设计注意问 12 2.3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 13 2.4 纵断面设计步骤 14 2.5 高程计算 14 2.6 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15 2.6.1坡度计算 15 2.6.2 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 15 2.6.3 计算高程 17 3 横断面设计 18 3.1 路幅构成 18 3.2加宽计算 18 3.3超高计算 19 3.4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21 3.5 视距验算 . 21 3.6填挖面积计算 . 22 3.7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 22

3、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2410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1)路线的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证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程量小。(2)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首先在满足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的前提下,初步拟定其长度,然后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可以根据切线公式(2.1)或外距公式(2.2)反算: (2.1) (2.2)在确定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

4、及交点的里程桩号。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交表。(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直线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平面线性,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使用,该地区的新建三级公路,所经区域为平原区,本设计在平原区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为目的,同时注意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即36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即120米。1.1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部分地势开阔,处

5、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在设计路线中间地段,路线多弯,曲线所占比例较大。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在

6、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尽量做到了“平包竖”。(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

7、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著,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一般认为,7应属小转角弯道。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1.2 线形设计路线的平面设计所确定的几何元素以设计行车速度为主要依据。本路段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为了实现行连续、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比尽量在1:1:11:2:1之间。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45米。所选设计路线共有2个交点,为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在圆曲线半径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取较大

8、的半径。当地形限制较严时方可采用极限。本设计中偏角均大于7,不存在小偏角问题。1.3 路线方案确定1.3.1 选线步骤与方法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工作通常是在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上从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来。逐段安排(加密控制点):是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路线布局一般应该在1:1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具体定线:有了上述路线轮廓即可进行具体定线,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基本完成。1.3.2路线的方案比选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但影响选线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 有的又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