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233464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千金翼方伤寒 发汗吐下后病状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即咳者,此必两耳无所闻也,所以然者,重发其汗,虚故也。发汗后身热,又重发其汗,胃中虚冷,必反吐也。大下后发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液,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医发其汗,阳气微,膈气虚,脉则为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也。病者有寒,复发其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云吐逆。)发汗后,重发其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服桂枝汤,汗出,大烦渴不解,若脉洪大,与白虎汤。(方见杂疗中。)发汗后,身体疼痛,其脉沉迟,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主之。方桂枝(三

2、两)、芍药(四两)、生姜(四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人参(三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令加芍药、生姜、人参。太阳病,发其汗而不解,其人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而动,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汤主之。(方见少阴门。)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一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发汗过多以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桂枝甘草汤主之。方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即

3、愈。发汗,脉浮而数,复烦者,五苓散主之。(方见结胸门中。)发汗后,腹胀满,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方浓朴(半斤,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其汗不解,而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方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宜小承气汤。(方见承气汤门,一云调胃承气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颇复微恶寒,而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干,烦躁吐逆,当作甘草干姜

4、汤,以复其阳;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而胃气不和,可与承气汤。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芍药甘草汤方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无津液,而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伤寒,吐下发汗后,心下逆满,气上撞胸,起即头眩,其脉沉紧,发汗即动,经身为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六升,去滓,分温三服。发汗吐下以后不解,烦躁,茯苓四逆汤主之

5、。方茯苓(四两)、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汤主之;若少气,栀子甘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汤主之。(栀子汤方见阳明门。)栀子甘草汤方于栀子汤中加甘草二两即是。栀子生姜汤方于栀子汤中加生姜五两即是。伤寒下后,烦而腹满,卧起不安,栀子浓朴汤主之。方栀子(十四枚,擘)、浓朴(四两,炙)、枳实(四枚,炙)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快吐,止后服。下以后,发其汗,必振寒,又其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发汗若下之,烦热,

6、胸中窒者,属栀子汤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以后,复发其汗者,则昼日烦躁不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而无表证,其脉沉微,身无大热,属附子干姜汤。方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即安。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其汗,表里俱虚,其人因冒,冒家当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故下之。伤寒,医以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栀子干姜汤主之。方栀子(十四枚,擘)、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脉浮数,法当汗出而愈,而下之,则身体重,心悸者,不可发其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

7、里实,津液自和,自汗出愈。发汗以后,不可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与麻黄杏子石膏甘草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石膏(半斤,碎)、甘草(二两,炙)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白虎汤主之。(方见杂疗中。)伤寒,吐下后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其人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犹如见鬼神之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妄掇,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与承气汤,若下者,勿复服。大下后,口燥者,里虚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