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3205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 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第五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农业部总经济师 张玉香同志们:大家好!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刚过,我们就来到山西开会。“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里号称“表里山河”、“三晋大地”,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刚才薛书记讲山西是三个重要之地: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革命重要根据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能源供应基地。我们来到这里更能亲身感受山西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革命发展历程,感受山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新时期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中推进工作

2、。这次会议在山西召开,主要考虑到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便于各地学习和借鉴。这次举办农业网站发展论坛,同时召开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各方代表聚集一堂,请国内着名专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举办讲座,中国气象局同仁介绍经验,山西、北京、吉林等省区市单位和有关企业作典型发言,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很有意义。我谨代表农业部欢迎各位代表参加会议。今天,薛书记在百忙中亲临大会作重要讲话,孙连珠厅长、左义河副厅长也到会并介绍山西经验,我们非常感谢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省农业厅以及有关各方对

3、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今年这个会议,恰逢建国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着改善,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发展活力显着增强,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改善。与此同时,作为新技术革命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作为新兴的生产力,信息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建国

4、初期,我国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60年来我们既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同时也要推进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化关注的是产业化改造问题,农村信息化关注的是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已基本完成,在农村地区农业已不属于传统的主导产业,在农村居住的人群多数已经不再单纯从事农业,这种情况下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并行不悖。但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粮食安全、农村事业发展、农民社会保障等众多发展问题交错而至,所面临的任务和

5、困难远远大于上述发达国家,在这样的国情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适应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国际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由传统体制下的工作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工作框架转变。从农业发展阶段和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划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起步阶段(建国以后到1986年)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农业领域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起步阶段。1979年我国引进农口第一台大型计算机-Felix C- 512,主要用于农业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分析等。1981年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

6、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7年农业部成立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二)发育阶段(1987年到20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逐步推开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发育阶段。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发展,1992年农业部制定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方案,成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领导小组,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与规划指导,农业信息工作被提到重要日程。1994年成立主管信息工作的市场信息司,随后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相继成立了对口的信息工作机构。1996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建成开通,并

7、为省、地农业部门和600多个农业基点调查县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统计数据的计算机处理。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开始进入政府推进、有序发展的新时期。(三)快速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注重农业信息服务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 年农业部启动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建立了以“经济信息发布日历”为主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200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200

8、7年出台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全面部署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此外,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成为全面快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农业部门一项重要职责,同时,积极引导推进信息服务社会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智能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开发应用越来越多的同时,国家通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工程,

9、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网络等渠道基本解决了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初步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3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此建立了链接。全国超过3/4的地级和近一半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由开始时的搞统计报表和汇总计算到建设农牧渔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种各样内容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开展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对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到对主要农产品分品种总量平

10、衡关系进行分析,由对宏观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到既为宏观决策与管理也为微观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从生产经营、政策、科技、气象等信息服务为主到以市场信息服务为主,市场信息服务又由实时价格、供求趋势、预期价格等信息服务到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等全方位信息服务,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呈现出了服务渠道与方式的多元化,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信息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力拓展和提升。(三)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管理指导不断加强。农业部先后成立了信息中心、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区市农(牧渔)业厅相继成立了市场信息处和信息中心,地(市)、县(市)有了市场与经济信息科、股,乡镇有了信

11、息服务站。2001年农业部发布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2004年发布了农业部七大体系中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之后还形成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建设意见、实施方案和信息体系建设框架等,明确建设方向、目标和任务,加强指导推动,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基本上都把农业农村信息化列入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和发展模式的探索。(四)政府与市场推动并行,多元化力量并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政府处于主导和引导的地位。与此同时,必须注重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驱动。近年来,农业部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引导、规划制定,积极探索各种信

12、息服务方式。各相关涉农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如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委相继启动或实施了不少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同时,科研教育机构、协会学会、农业农村合作组织、工商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了很多或公益性的或商业化的服务。(五)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农业部实施了“三电合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金农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中央其他党政部门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农民信箱”、“千村通”工程、“12316新农村热线”、

13、“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等一批卓有成效的发展模式。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开展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多元力量协同作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案例层出不穷,公益性服务和商业化服务联袂演出,新型体制和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回顾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国际接轨,在顺应国际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来推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必须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顶层梳理,强化规划计划,体现工作的科学性;必须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找准工作定位,适时总结研究和提炼,把握工作的规律性;必须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

14、式,推动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和支持,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提高工作的协同性。信息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新时期提升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随着“三农”重中之重战略的实施和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等新形势和新任务,都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现代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的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

15、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现代农业,在生产条件控制、生产技术传播和市场信息传递、动植物疫病灾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市场流通信息化、资源环境保护利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从而达到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一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设施的应用,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二要通过多种网络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加快政策、科技、市场、气象信息和文化知识向农村传播,支持亿万农民享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三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